盐碱地改良“做”示范 莎车棉田测产“量”丰收
近日,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和河北著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莎车县联合举办“2025秋季莎车盐碱地改良测产观摩会”。盐碱地改良相关专家、棉花测产专家、企业代表及棉农等齐聚一堂,通过“座谈交流+现场观摩”的方式,共同探讨盐碱地改良成效,探索生态农业新路径。
座谈会上,莎车盐碱地改良示范田负责人介绍盐碱地改良情况和治理后的显著成效,与会人员共同分享了盐碱地改良技术及外地成功案例。随后,参会人员前往示范棉田进行实地观摩,依据科学标准随机选取样点,通过测、量、查等方式,对土壤盐碱度、棉花密度、株铃数、铃重等关键指标进行测定,顺利完成测产工作。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田长彦说:“先通过纳米盐蛋白酶等微生物菌剂降土盐、塑土结构,再用多肽复合酶等营养菌剂提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促根系发育保护。这不仅是盐碱地改良剂,更有望成为推动农业高产高效、绿色发展及‘吨半粮田’建设的重要力量,前景广阔。”
近年来,莎车县聚焦盐碱地改良与粮食增产,通过品种精准选育、精量智能播种、科学田间管理、适时规范收获四大关键举措,成功将昔日低产盐碱地改造为高产“丰产田”,为保障粮食安全筑牢根基。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大学改良盐碱地项目组组长、河北著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李烨说:“该示范田在春季播种前土壤含盐量为5.3%,pH值为9.2。经过产品改良后,土壤含盐量降至0.5%,pH值降至7.6。此次专家现场测产结果显示,棉花亩产达到400公斤,成为‘高盐高碱’地块改良的典型案例。下一步,我们将在喀什乃至全疆范围内推广该技术,助力新疆农业高质量发展。”(热西丹•阿布杜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