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稻疆种”结硕果 天津小站稻首次试种成功
金秋十月,于田县沃野飘香,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在这片广袤的农田里,来自天津的小站稻迎来了首次试种的大丰收,大型联合收割机在金黄的稻田内来回穿梭,奏响了一曲丰收的欢歌。
提高粮食亩产、促进先进农业技术推广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一环。于田县受土地盐碱、品种单一及种植技术等因素限制,长久以来水稻的育、繁、推体系尚不完备,亩产较低。经过5个多月的精心培育,目前,优质高产水稻品种——天津小站稻在于田喜获丰收,成为“津稻疆种”项目在新疆和田地区的首次成功。
大型收割机正在收割小站稻。买提努日摄
事实上,这些种植在于田县的水稻并非当地常见品种,而是来自近四千公里外的天津。随着一颗颗饱满的水稻完成收获,标志着农业农村部协作和天津对口援疆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天津小站稻首次在于田试种取得成功。
“今年‘津稻疆种’项目在于田试种一共有25个品种,大面积推广示范的是两个品种,也是在天津推广率比较大的两个高产优质品种。示范面积大概是1300亩地,今年种植插秧以后,这个地块儿盐碱比较重,所以说这个水肥管理上要求比较高。在管理前期,就是插完秧不断的上水放水要洗盐,盐分洗下去之后,要把这个肥料跟上,多施肥,咱们土壤比较贫瘠,有机质含量比较低。今年的试用效果来看,长势比较理想。”天津农机化技术试验服务中心副主任杨永安介绍情况说。
天津小站稻迎来了首次试种的大丰收。买提努日摄
事实上,于田县有水稻种植历史,但受限于土地盐碱、品种单一及种植技术落后等因素,当地水稻亩产常年上不去。为改变这一现状,天津农业部门综合天津土地盐碱治理成功经验与优质水稻推广案例,选择津原89与津原U99等小站稻品种于今年4月中旬开始在于田县进行试种,目前来看效果很好,初步测算产量能比于田本地水稻每亩增收三成以上,并且性状稳定。
于田县木尕拉镇古再村村民阿依图荪罕•麦提如孜家今年在天津小站稻试验示范基地上承包了200亩稻地,试种了天津小站稻品种,稻穗长、粒大饱满,今年水稻丰收没问题。
“你看这水稻多好!以前种的品种,稻穗很短,才15厘米左右,亩产也上不去。这个新品种不一样了,稻穗能长到20厘米以上,今年丰收稳了!明年还种它,接着增收!”阿依图荪罕•麦提如孜高兴的说。
天津小站稻迎来了首次试种的大丰收。买提努日摄
据了解,“津稻疆种”带来的不仅是优质的小站稻品种,更是天津农业、农机、农技的先进经验。从育苗育秧开始,技术专家深入一线指导和田当地农户水稻培育种植全流程作业。其间,不仅基质育秧、冷棚改造技术在当地首次得到应用,由天津援助的高速插秧机也首次在于田得到推广,极大提高了种植效率。
“明年准备扩大面积。于田县人民政府也给予了很大的支持,我们计划明年面积推广到3000亩以上。”天津农机化技术试验服务中心副主任杨永安表示。(买提努日•买提肉孜、司热皮力•买吐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