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联盟>

以过硬“执行力”书写实干新篇

时间:2025-10-14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执行力是党员干部贯彻决策、推动落实的“动力引擎”,更是将发展蓝图转化为现实图景的“实践密钥”。当前,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机遇与挑战交织并存,唯有把执行力贯穿工作始终,才能在真抓实干中破解难题、在担当作为中开创新局面。

挺膺向前,锤炼“敢扛事”的担当。“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执行力的核心在于“敢担当”,越是急难险重的任务,越能检验干部的责任担当。面对产业升级的“硬骨头”、基层治理的“老大难”、民生保障的“关键点”,党员干部不能有“等靠要”的懈怠思想,更不能有“推拖绕”的畏难情绪,要主动把责任扛在肩头、把任务抓在手上,保持闯劲和韧劲,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靠前参与、一线攻坚,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实事,让担当成为执行力的“硬核支撑”。

勤学善思,提升“善成事”的本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执行力的关键在于“善作为”,过硬本领正是干事创业的基础。新时代的工作领域不断拓展、任务要求日益精细,从生态保护到数字化改革,从营商环境优化到民生服务升级,若缺乏专业知识、不懂科学方法,再足的干劲也可能“偏离方向”,再高的热情也可能“事倍功半”。党员干部要主动跳出“经验主义”的舒适区,向书本学知识、向实践学方法、向群众学智慧,在学习中补齐能力短板,掌握专业技能。面对具体工作,要精准研判杜绝“拍脑袋”的盲目决策,让专业本领成为执行力的基础。

一抓到底,永葆“必成事”的作风。“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执行力的“绊脚石”,重痕迹轻实效,用“材料包装”代替“实际成果”等行为都会让工作成效大打折扣。党员干部要树立“真抓实干”的鲜明导向,把“定了就干、干就干好”作为行动准则,对部署的任务紧盯不放,对承诺的事项坚决兑现,以钉钉子精神把每一项工作抓细抓实,让严实作风成为执行工作的坚强保障。(段一琴、玉溪市通海县纪委监委供稿)

【责任编辑:君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