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联盟>

“能干”不能替代“干净”

时间:2025-10-14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在新的历史征程上,我们的事业迫切需要一大批忠诚可靠、敢于担当、能力过硬的干部冲锋陷阵。然而,在评价和使用干部时,一个必须厘清的关键问题是:才干与品行,孰轻孰重?实践中,有时会陷入“唯能力论”的误区,认为只要干部“能干出政绩”,有些“小毛病”可以包容。这种认识是片面且危险的。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能干”绝不能替代“干净”,忠诚、干净、担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其中“干净”是“担当”的基石,失去干净的“能干”如同无舵之舟,方向偏航则能力越强、危害越大。

“干净”是“担当”的基石与前提,失去廉洁的“能干”是空中楼阁。干部考察,德是根基,才是枝叶。所谓“干净”,是党员干部对党忠诚、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是践行初心使命的底色。它是干部立身立业、履职担当的根本前提。一个干部如果自身不干净,在廉洁问题上存在瑕疵,那么他的“能干”便失去了正确的方向。试想,一个以权谋私的干部,其“能干”会用在何处?很可能会用于钻营制度空子,大搞“形象工程”为自己贴金,甚至利用高超的业务能力为个人或小团体谋取非法利益。这种“能干”非但不是推动发展的动力,反而是破坏公平、侵蚀根基的破坏力。正如一栋大厦,如果地基(干净)不牢,即便外观设计(能干)再华丽,施工技术再精湛,也有顷刻倾覆的危险。因此,“干净”是“1”,能力、政绩是后面的“0”。没有前面这个“1”,后面再多的“0”都毫无意义,甚至会产生巨大的负效应。只有自身干净、一心为公,干部的“能干”才会真正用于为人民服务,其担当才具有坚实的正义基础。

有才无德,其才足以济其奸,危害远甚于能力平庸者。古人云:“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对此有过精辟论述:“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并指出,无德而有才的人,其才能会助长其作恶,这样的“小人”智能越高,危害越大。纵观近年来落马的腐败分子,其中不乏能力突出、曾做出过一些成绩的所谓“能吏”。但他们恰恰因为丧失了“干净”这一底线,将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视为私器,其曾经引以为傲的“能干”——无论是推动项目的魄力,还是协调各方的能力——都异化为了进行利益输送、掩盖违纪违法行为、对抗组织审查的“工具”。他们的腐败行为,不仅给国家和人民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更严重透支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污染一个地方或领域的政治生态,其造成的破坏性远非一个能力平平的贪腐分子所能及。这深刻警示我们,在干部选拔任用上,绝不能重才轻德、以绩掩德。决不能因为一个干部“能干事”“有政绩”,就忽视其在廉洁自律方面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选用一个有能力但品行不端的人,无异于埋下一颗“定时炸弹”。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正确的干部评价标准,必须是辩证统一的。我们既不能要“廉洁的废物”,更不能要“腐败的能吏”,而是要追求“德才兼备”的最优解。首先,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把“干净”关。在干部考察中,要将“干净”作为硬杠杠、铁标签,深入考察干部的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要注重在重大关头、关键时刻考察干部的政治定力和廉洁操守,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对廉洁上有硬伤、政治上不合格的实行“一票否决”。其次,要树立崇尚实干的鲜明导向,激励“担当”作为。在确保“干净”的基础上,要大胆使用那些能力突出、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干部,为真正干事创业的“干净人”撑腰鼓劲,形成“干净者有机会、能干者有舞台”的良好氛围。最后,要强化教育管理监督,促进“忠诚、干净、担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通过持续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引导广大干部深刻理解“干净”与“能干”的辩证关系,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做到慎独慎微慎初,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从而有能力、有底气去担当时代赋予的重任。

“吏不廉平,则治道衰。”站在新的起点,我们对高素质干部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但越是如此,越要坚守“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能干”可以替代“干净”的错误观念,始终坚持“干净”是底线、是资格,没有这个资格,一切才干都无从谈起。唯有如此,才能锻造出一支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杨雪婷、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市纪委监委供稿)

【责任编辑:君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