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清凭素心
为官清廉与否,根本上取决于是否怀有一颗纯朴洁净的“素心”。这素心,是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源头活水,是抵御诱惑、永葆本色的内在根基。唯有涵养此心,方能行稳致远,无愧于民。
素心是为公之心。素心本质上是为公之心,是超越个人私利、矢志为民服务的精神境界。党员干部要时刻叩问初心,牢记权力来自人民、必须用于人民,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这意味着要不断锤炼党性,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营养,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要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诱惑考验,常破“心中贼”,勤掸“思想尘”,确保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到大公无私、公私分明。这颗为公的素心,要求党员干部在谋划工作、推进发展时,必须站稳人民立场,以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真正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政绩。保持素心,就是要淡化“官念”,强化公仆意识,做到“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
素心是淡泊之心。素心体现为对名利、地位、享受的淡泊态度。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环境中,党员干部面临的考验无处不在。涵养一颗淡泊的素心,才能保持“宁静致远”的心态,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这需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知足常乐,知止常止,在物质待遇上不攀比,在生活作风上不放松,追求简单而高尚的精神生活。要深刻认识到,清廉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官清赢得梦魂安”。只有个人欲望得以节制,不为物役,不为名累,才能获得内心的从容与安宁,才能有更多的精力专注于党和人民的事业。这种淡泊,并非消极无为,而是积极人生的一种更高境界的坚守,是“富贵不染其心”的自觉。
素心是坚守之心。素心意味着对原则、规矩和使命的执着坚守。这种坚守,体现在对党纪国法的敬畏之心,体现在面对歪风邪气敢于斗争的决心,体现在困难挑战面前勇于担当的恒心。党员干部要时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将其内化为行为自觉,做到慎独、慎微、慎初、慎终。要在“八小时之内”和“八小时之外”一个样,在有监督和无监督情况下一个样,始终做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这颗坚守的素心,最终要落实到实干为民的行动中。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胡波、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纪委监委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