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额敏县:绿色发展谱新篇
昔日受制于工业短板,额敏县筑巢引凤建园区,以优质服务集聚产业力量,让工业经济从“短腿”变为“强支撑”;作为农业大县,以智慧农业降本增收,让绿色成为农业发展的主色调;额敏河的碧波荡漾,既是生态治理的成果,更是民生幸福的见证……从农业“单腿走”到工业“加速跑”,从“垃圾河”到生态名片,额敏县的变迁,是绿色发展理念落地生根的生动注脚,是以实干书写“美好家园、幸福额敏”的新篇章。
历史的车轮,镌刻着额敏县各族人民奋斗的足迹。改革创新实践中,额敏县综合实力由弱到强,人民生活蒸蒸日上。
自治区成立70年来,额敏县抢抓机遇,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成效,迈出了加快建设“美好家园、幸福额敏”的坚实步伐。
2024年,额敏县实现生产总值130.55亿元,同比增长6.8%;第一产业增加值44.36亿元,同比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20.2亿元,同比增长9.1%;第三产业增加值65.99亿元,同比增长7.3额敏县物流园开业运营,结束了塔额盆地内部没有物流园的历史。
产业园区显集聚优势
9月25日,新疆信达技术有限公司额敏县铝电解电容器用中高压化成箔项目生产车间10条生产线有序运转,另有10条生产线已检测完毕,10月初将正式投产。
该项目2024年7月在额敏(兵地、辽阳)工业园区开工建设,计划投资12.4亿元建设200条中高压化成箔生产线,预计2026年6月项目达产后,工业产值10亿元,利税1亿元。
新疆信达技术有限公司能在额敏县短时间投资建设,既是额敏县对入驻园区企业优质服务的一个缩影,更是额敏县培育产业集群,打造百亿园区,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的生动实践。
多年来,额敏县的经济主要是农业“一条腿”在支撑,工业发展相对“短腿”。
为扭转这种局面,2011年,额敏县规划建设10.14平方公里的额敏(兵地、辽阳)工业园区,14年来累计投入4.6亿元完善基础设施,增强了园区的要素集聚和产业配套能力,成为塔额盆地一流的农副产品加工和绿色有机食品加工产业园,并成功升格自治区级工业园区和自治区级农业科技园区。
巢“美”引得凤来栖。目前工业园区企业由最初的3家增加到34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形成以绿色有机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新能源与新材料、高新科技和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
新疆隆惠源药业有限公司是2013年落户额敏(兵地、辽阳)工业园区的高新技术企业之一,该公司是国内最大的甘草提取物生产企业,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07亿元,净利润超1200万元。
众多落户企业为额敏县工业经济“上档提速”注入活力,绘就一幅高质量发展的工业腾飞图。
无人机为加尔布拉克农场小麦喷施叶面肥。
绿色引领促农业增效
额敏县是农业大县,现有耕地180万亩,用全疆千分之十一的水,种千分之十七的地、产了千分之四十五的粮,先后获得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等荣誉。
近年来,额敏县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倡导种植户,使用全生物降解地膜,实施智慧农业,把农业绿色发展落到实处,并取得了实效。
2023年,额敏县投入9000万元实施10万亩玉米单产提高工程(智慧农业),2024年建成,今年完全投入使用。
上户镇吾巴勒一村是工程的核心区,共有7000亩耕地。今年种植的5000亩玉米正在收割。
村党支部书记张向东说:“智慧农业使每亩综合成本降低100元左右,亩产还有所增加。今年玉米单产比往年多250公斤。按目前市场价每公斤1.55元计算,每亩增收387元。”
据了解,该村的7000亩耕地安装了智能调压阀、水肥一体机、土壤墒情传感器等智能设备仪器,在手机上操作就能轻松种地。
额敏是全疆率先推广使用全生物降解地膜的县市。2014年,该县就开展了农作物使用全生物降解地膜的试验。当年,40亩玉米地进行了试用。成功后,使用面积逐年增加。
2017年,全生物降解地膜在全县试点推广,并给予200万元的补贴资金,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生产企业落户额敏,降低生产成本。
2021年,全县推广使用全生物降解地膜9.41万亩;今年全县农作物使用全生物降解地膜13.15万亩。
玉什喀拉苏镇拉斯拜村村民李远剑是村里的种植大户,从2021年开始使用全生物降解地膜。第一年试种了500亩玉米,因为效果好,之后逐年增加面积。
今年,李远剑的2000亩玉米喜获丰收。李远剑说:“全生物降解地膜价格比普通地膜高,但地里确实没有残留物,而且保水保肥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大家都认可。”
额敏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范文天说:“额敏现代农业绿色发展是主基调。今后,将打造更多农作物高产示范田,依托落户绿色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延伸农业产业链,持续促进农业增效。”
额敏县东街灯火璀璨。
额敏河映照幸福生活
额敏县三山环绕,一水润城。额敏河如一条玉带轻抚县城,横卧其间的亭榭、游弋的天鹅、漫步岸边的游客,优美的环境让当地群众和游客尽享生态福利。
2009年,额敏县开启“生态重塑”之路,关停了额敏河附近污染企业和河砂开采企业,投资3亿多元实施额敏河6公里城区段综合治理,栽种了20多个品种2万多棵风景树。
近几年,又先后投入8000余万元进行二次改造,修建天鹅湖、燕归桥等景致,增加了15万平方米水面,引来天鹅栖息,如今的额敏河已成当地一张亮丽名片。
额敏河的改造升级,给文旅产业注入了新动力,河岸旁的东街夜市、榆柳巷、滨河公园等融在一起,成为“水陆共生”的经济带,形成了吃、住、游、购、娱一体的旅游新格局。
今年上半年,额敏县接待游客206.6万人次,同比增长8.85%,旅游消费14.13亿元,同比增长13.67%。
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额敏县聚焦“十件民生实事”,积极推进教育、医疗、就业等民生事业发展,群众幸福感不断提升。
今年上半年,额敏县投资2580万元建成6个日间照料中心;累计资助困难学生10325人次,发放学前伙食补助等补贴645.46万元;实施巷道提升改造及配套附属设施(二期)建设项目,城区56条巷道焕然一新;投入乡村振兴资金1747万元,启动9个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建设项目……
一桩桩、一件件民生实事办到了各族群众心坎上,一幅生态宜居、文明和谐的图景在额敏河映照下熠熠生辉。(范春海、王高升、宋建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