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联盟>

这就是和田人丨巧手织梦,和田古丽撑起“半边天”

时间:2025-10-11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这些产品做完后,一定要严格检查……”10月2日,正值国庆假期,皮山县固玛镇一家蛋糕店里热闹非凡,店长贝丽柯孜·夏克尔在给店员讲解如何正确存放刚做好的点心。

“我一直相信,幸福的日子是奋斗出来的,谁说只有男人才能养家糊口?我们女人有了本领,一样也能让家里过上好日子。”今年55岁的贝丽柯孜·夏克尔说。

40岁以前,贝丽柯孜·夏克尔是一名家庭主妇,主要任务是照顾家人孩子,操劳家里的几亩地。

贝丽柯孜·夏克尔展示自己制作的糕点。(本人供图)

学历低、无技能,曾几何时,在和田,许多和贝丽柯孜·夏克尔一样的妇女“整天围着灶台转、洗衣做饭带孩子”成为她们的生活常态,女人待在家里干各种家务,很少有机会出门,更不要说自己创业或外出务工就业。

改变始于党的惠民政策。近年来,在党的惠民政策支持下,全地区持续加大就业培训力度,给予政策优惠、项目扶持、资金担保等支持和服务,鼓励更多妇女走出家门创业就业。

得益于此,2012年,贝丽柯孜·夏克尔开始了创业,开了一家西式蛋糕店。10多年来,凭借自己对烘焙的喜欢,她将蛋糕店经营得有声有色。2016年,皮山县妇联为贝丽柯孜提供了10万元妇女拓展项目基金,新建一座加工车间,继续扩大经营规模。目前,贝丽柯孜·夏克尔在乌鲁木齐和皮山县共有4家分店,带动妇女就业35人,年纯收入达到80万元。

“以前就在家里面待着,没有一分钱收入。如果没有这份工作,我的生活会很困难。”9月26日,妆容精致,落落大方的墨玉县芒来乡其乃巴格村“春令”裁缝店店主海耶热古丽・努尔麦麦提说。

2017年,海耶热古丽・努尔麦麦提开始自主创业。“以前我老公外出打工,我没有工作,就在家照顾孩子和父母,其他啥也干不了。”海耶热古丽・努尔麦麦提说,家里的收入主要靠丈夫一个人打工所得。

海耶热古丽・努尔麦麦提对学员进行培训。(本人供图)

2019年,海耶热古丽・努尔麦麦提通过申请无息贷款扩大生产规模,购买了6台缝纫机,注册成立了“墨玉县芒来乡春令裁缝店”。她说,“春令”寓意着春天的希望,她希望这个小店能像春天一样给更多人带来生机。如今,海耶热古丽・努尔麦麦提年收入已超过15万元,裁缝店吸纳本地30多名妇女就业,产品销往全疆各地。

同时,和田地区积极搭建平台,持续加大对妇女就业培训力度,帮助妇女提升就业技能,有效拓宽妇女就业创业渠道,扩大就业容量。

9月26日,洛浦县布亚乡的热孜宛食品有限公司里,员工阿伊木尼萨·阿卜杜拉在生产线上对刚出炉的月饼进行包装。

“进厂之前进行了制作月饼的技术培训,从一开始每月1600元的工资涨到现在的3000元,你看,厂门口那辆小汽车是我刚买的,现在我的生活多姿多彩。”说话间,阿伊木尼萨·阿卜杜拉满脸自豪。

得益于县上组织的技能培训,阿伊木尼萨·阿卜杜拉掌握了食品制作技能,她进厂就业,如今已成长为技艺娴熟的上班族。“我不再是那个只会围着灶台转的家庭妇女了,现在进了厂有了工资,家庭地位也提高了,丈夫非常支持我。”阿伊木尼萨·阿卜杜拉说。

如今在和田,越来越多的妇女群众走出家门,学习技能,外出务工、自主创业,她们有了稳定收入,认识到知识和技能可以改变生活,有不少人甚至已成为家里的经济“顶梁柱”,实现了家庭地位、社会地位的提升。

古海尼沙·吐送托合提为顾客化妆。(本人供图)

和田市吐沙拉镇托格热克村的“宝贵美容美发店”里,29岁的古海尼沙·吐送托合提正为顾客设计发型,手法娴熟利落;在和田热孜宛食品有限公司,热孜宛古丽・阿西木带着40多名员工抓紧时间制作月饼;直播间的镜头前,新疆昆仑之道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主播排日提古丽·阿巴拜克日正在将本地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如今,越来越多的妇女群众走出家门,走进企业、工厂、合作社,通过她们勤劳的双手,提高了家庭的生活水平,也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在推进和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真正撑起了“半边天”。 (张勇、古丽阿亚提)

【责任编辑:沈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