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联盟>

水润民生筑安澜——喀什地区水利建设铺就丰收幸福底色

时间:2025-10-11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水利建设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既是农业命脉,更是区域发展的“生命线”。“十四五”以来,喀什地区以水为脉,紧紧围绕民生所需和转型发展,大力兴建水利项目,积极应对旱涝灾害,提升治水管水能力,绘就了一幅水利惠民、水润民生的壮阔画卷。

从塔里木河下游的生态输水到叶尔羌河两岸的万亩绿洲,从在荒滩上挑水浇田焕新到现代化灌区的智能调度,水利事业的发展不仅改写了这片土地“旱涝急转、缺水急水”的历史,更成为推动区域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支撑。

叶尔羌河流域定期向下游输水,沙漠腹地的巴楚县胡杨林生态良好,吸引各类鸟类落户巴楚。(资料图)高守东 摄

农田水利建设守牢居民粮食“金饭碗”

金秋丰收时节。在喀什市阿克喀什乡库勒村,村民吾普尔江·麦麦提谈及今年的丰收时满脸笑意。他说:“防渗渠修到家门口,水直接送到田里,不用来回奔波守着水渠浇地,有了精准‘定制水’的灌溉,作物丰收有保障,省心又省力。”        

村民正为自家的麦田浇水。艾孜海尔 摄 

喀什地区地处亚欧大陆中心,气候干燥,水资源紧缺。高效利用有限水资源于农田建设,至关重要。

2021年起,喀什市利用专项资金,在多个乡村全面推进防渗渠改造建设。采用现浇钢筋砼矩形渠设计,优化过水断面,大幅提升了灌溉效率,为粮食稳产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喀什市阿克喀什乡的麦田。马丽娜 摄

“防渗渠建设有效减少了输水损失,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让农户种地保收更有底气。”喀什市阿克喀什乡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干部阿巴吉·吾斯曼说。

“十四五”以来,喀什地区推动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完善渠系工程配套设施,夯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水利基础,累计修建防渗渠道508条,防渗长度6018.21千米。完成伽师县、巴楚县等县市标准化灌区创建,使干支斗三级渠道防渗率提高到61.92%,灌溉水利用系数从2021年的0.511提高到0.56。节水体系日趋完善,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水利基础进一步夯实。   

如今,条条水渠、片片灌区织密水网,润泽喀什大地,为粮食丰产和农民增收筑起了坚实保障。

城乡供水保障让自来水“甜”进心窝

在伽师县居仁镇开旦木加依村,村民艾尼玩尔·热依木一边用水龙头接水一边说:“以前是苦咸水,浓茶都盖不住涩味。通了自来水后,水变甜了,烧不烧开都能直接喝。”

伽师县因特殊的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质条件,曾长期面临水质不稳问题,影响群众饮水安全。一根自来水管入户,带来怎样的改变?艾尼玩尔·热依木家就是答案。干净整洁的院子里,房前屋后都安装了水龙头,旁边摆上了今年新收的葡萄、桃子、无花果,随洗随吃。“一整天都有水,洗菜做饭,再也不用跑远了,而且还甜甜的。”他的喜悦溢于言表。

伽师县村民用自来水清洗葡萄。侯立超 摄

这份甘甜,得益于伽师县城乡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2019年2月,总投资17.49亿元的工程立项启动,水源取自112公里外公格尔九别峰脚下盖孜河的冰雪融水。

“工程建设了809万立方米蓄水池,融水经过沉淀、降浊及水厂多级处理,输送到千家万户,彻底解决了伽师县城乡居民水质不达标的问题。”伽师县水利局局长马木提江·阿布都克力木介绍。

“十四五”以来,喀什地区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和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共71项,累计完成投资24.57亿元,新建及改造供水管网7317.16公里,着力实施了“一市两县”、泽普县、岳普湖县及草湖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从源头到龙头”的农村供水运行管护体系全面建立,广大农民实现了从“有水喝”到“喝好水”的跨越。

截至目前,喀什地区自来水入户100%全覆盖,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9.8%,集中供水率达到99.8%。

固堤防洪工程筑牢民生“安全堤”

位于莎车县霍什拉甫乡与克州阿克陶县库斯拉甫乡交界处的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大坝,是新疆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建造时面临“高地震烈度、高边坡、高坝及深厚覆盖层”等世界级技术难题,被誉为“新疆的三峡工程”。

2021年8月,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水电站6台机组全部并网发电,总装机容量755兆瓦,设计年发电量21.86亿千瓦时,为南疆四地州输送稳定清洁电力,有效缓解当地电力短缺问题。同时,工程以“蓄丰补枯”的生态调度模式,彻底改写叶尔羌河流域“春旱、夏涝、秋缺、冬枯”的历史。

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大坝。侯立超 摄

建成后,下游防洪标准从2.5年一遇提升至50年一遇,稳定保障651.47万亩灌溉面积,每年减少约1000万人次的防洪投入,灌区群众彻底告别水患威胁和沉重负担。

“过去一到夏天,村民扛上铁锹、拉上沙袋守在河边防洪。现在,50年一遇的洪水来了也能睡安稳。”9月初汛期尾声,莎车县霍什拉甫乡阿尔塔什村村民玛尔江古丽·图尔荪语气轻松地说。

走进阿尔塔什村,农田井然,屋舍整齐,临近水库却无洪水之忧,一派祥和幸福之景。

“工程建成后,奔腾的河水从让人提心吊胆的‘害怕水’变成了守护两岸的‘安心水’。”新疆新华叶尔羌河流域水利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段新文感慨道。

变水害为水利,是兴水治水的永恒主题。喀什地区围绕主要支流、中小河流、山洪沟等,建堤防、筑护岸,持续完善流域防洪减灾体系,加强山洪灾害防治。全地区重要河段防洪标准达20至50年一遇,一般河段达10至20年一遇。群众漫步河畔、远看堤坝,安全感和幸福感触手可及。

夕阳西下,广袤的田野如画铺展在喀什大地,丰收气息扑面而来。从“怕水涨”到“盼水来”,喀什水利工程在群众心中播下了希望之种——是对丰收的期盼,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对国家重大水利工程惠民利民的深切见证。(侯立超、艾斯凯尔、温文成)

【责任编辑:沈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