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宗县:共护绿水青山 同绘团结画卷
近年来,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走出了一条生态优美、民族和睦、社会和谐的高质量发展路子,奏响了民族团结进步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和美乐章。
筑牢生态屏障,共护绿色家园
师宗县以石漠化综合治理为突破口,闯出以“见缝插绿”“藤药盖石”“板下增植”等方式,破解石漠化治理难题。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建成光伏、风能、水利、余热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达349.5兆瓦。在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危废的基础上,依托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规划建设集“城乡环卫一体化、日处理300吨炉渣、日处理30吨飞灰资源化利用、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8MW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于一体的循环经济产业园,低碳循环经济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据了解,师宗县10年来共实施岩溶治理37710余公顷,森林覆盖面积累计增加3530余公顷,在区域石漠化治理中走出一条生态修复与产业转型协同并进的绿色发展路子。
实施生态修复,共促群众增收
金秋时节,瓜果飘香。在师宗县雄壁镇雨柱村千亩桃园里,鲜桃挂满枝头,果香四溢。果农们正忙着采摘、分拣、装箱,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这几天秋桃上市,我家的秋桃个头大、口感好,不愁卖。”望着满园硕果,雨柱村果农陈丽仙难掩心中的喜悦。
昔日,雨柱村以煤炭产业为主导产业,粗放单一的发展方式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如今,“矿山荒地”变“金山果园”。这一巨变始于2016年,师宗县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以“矿山生态修复+发展经济林产业”为抓手,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桃树种植带,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给当地群众带来实打实的收益。
目前,雨柱村已培育种桃大户18户,种植面积达3700余亩,总产值达3600余万元,带动脱贫人口200余人增收。
守好绿水青山,共享生态红利
绿意于天地间流淌,碧水在城市里荡漾。作为第七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师宗县,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持续巩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成果,积极争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如诗如画的秀美底色更加亮眼。
此外,师宗县纵深推进污染防治攻坚,不断深化绿色低碳转型,稳步开展绿美师宗建设,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完成产业园区2个污水处理厂建设,完成森林抚育2.2万亩、退耕还林0.7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9.22%、居曲靖全市第一。实施城乡绿化美化项目130余个,新增绿化面积71.69万平方米,打造省级绿美标杆典型7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师宗县各族群众在共同守护绿水青山中绘就民族团结进步新画卷。(袁燕坤、马思锋、伏艳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