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河县:庭院“闲置地”变身“增收园”
近年来,精河县茫丁乡北地中村锚定“激活闲置空间、带动村民增收”目标,整合村民房前屋后零散土地,让昔日“闲置角落”蜕变为增收“宝地”,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
近日,在村民王建成家,庭院内果树成林、果实饱满。他正和父母采摘水果,这些果实很快将运往市场。“父母帮着打理院子,既能锻炼身体,还能多份收入。”王建成说,在村队的带动下,他种了葡萄、梨子等10余种果树,以采摘为主,一年有2万元收入。
随后,来到村民曾建华家的兔圈,一排排兔笼整齐排列,她正忙着照料兔子。2023年,曾建华因照顾老人转投庭院养殖,选定肉兔项目,建起100平方米标准化兔舍,配齐现代化设备,引进50只依拉兔和八点黑兔。
“兔子占地小、高产、肉质好,我起初试养几十只,后来因效益好扩大规模。”曾建华介绍,目前有生产母兔近180只、种兔30只,公母配比1:6以保产量。经过几年的摸索,2024年她的兔舍收入超12万元,成了村里的养殖“带头人”。“兔子45天产崽一轮,一年能下10窝,满月就能卖,收入还不错。”她说。
北地中村庭院经济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村“两委”支持。北地中村党支部书记张建新表示,村里通过土地流转整合资源,打造“种植+养殖”双轮驱动模式。目前全村205户常住户中,近160户参与庭院经济,通过种蔬果、搞养殖、开农家乐增收,每户年均增收约3000元。
“土地流转后重点发展庭院经济,以白葡萄为主,一架葡萄能赚5000元左右。”张建新说,村里还成立养兔合作社,3家社员各养百只以上肉兔;另有40户养殖户,养牛400头、羊800多只,靠卖牛奶和出栏畜禽增收。
谈及未来,张建新计划持续发力种养产业,集中闲散庭院,按“一巷道一品种”打造“菜篮子”,让更多村民靠庭院经济致富,拓宽乡村振兴路。(马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