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联盟>

党员干部需掌握“为民三诀”

时间:2025-09-30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将“为民”二字深植于心、外化于行,在“民生账本”中算清民心账,在“创新引擎”中破解急难愁盼,在“作风熔炉”中淬炼实干担当,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工作做到群众心窝上,让党性修养在服务人民的实践中绽放光芒。

算好“民生账”,以“铁脚板”踏察民情。“民生账”既要算得清,更要走得近。党员干部当以“走出办公室、走进农家院”为工作常态,在田埂上听“稻穗拔节”的期盼,在院落里记“家长里短”的诉求,把群众的“急难愁盼”装进心里、写进台账。建立“民生台账”动态管理机制,对“水管跑冒滴漏”“办事流程梗阻”等问题实行“三色预警”标注,解决一件销号一件,杜绝“半拉子”工程。定期开展“回头看”,通过“电话随访+敲门行动”核查成效,群众说“问题解决了”“心里亮堂了”,才是真正的“办结”。正如群众所言:“干部把我们放在心尖上,我们就把干部记在心坎上。”

把准“创新脉”,让“技术活”沾土带露。技术创新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民生利器”。面对老年人“数字鸿沟”、特殊群体“服务盲区”等痛点,党员干部要跳出“唯技术论”的窠臼,把“群众是否有感”作为“第一标尺”。有的地方探索“大喇叭响起来+网格员动起来+云平台联起来”多维联动模式,让老人听政策、年轻人刷资讯、特殊群体享上门服务,这是“土办法”的智慧升级。有的干部带着“民情收集平板”入户,帮村民“语音留言”反映诉求,后台“接单即办”闭环响应,让群众触摸到“技术的温度”。说到底,技术创新的落脚点始终是“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让“智慧治理”真正成为惠民“加速器”。

绷紧“责任弦”,给“实干者”松绑鼓劲。《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的出台,首次以党内法规形式为基层减负提供了制度遵循。党员干部要带头落实21条“硬杠杠”,主动当好“减压阀”,砍掉“微信群布置任务”“打卡留痕”等形式主义枷锁,把痕迹管理压缩至必要且精简的环节,让基层干部从“指尖上的虚功”中解脱出来,有更多时间走村入户解民忧。同时,要健全“群众口碑”考核机制,将满意度测评作为“硬指标”,开展“背对背”评议,让群众给干部“打分画像”,把考核结果与评优晋升挂钩,激励干部“轻装上阵”,以“铁肩膀”扛起为民之责,用“实举措”纾解群众之困。(罗云敏、屏边县卫生健康局供稿)

【责任编辑:君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