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好“八小时外”附加题
在全面从严治党如浩荡春风般持续向纵深推进的时代浪潮中,公职人员的“八小时外”生活早已挣脱私人领域的狭小桎梏,成为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重要“晴雨表”与“风向标”。如何正确打开“八小时外”,已然成为每名公职人员必须直面且答好的时代考题,是一场关乎职业操守、社会形象与政治责任的严峻大考。
守纪律,筑防线:为“八小时外”立起不可逾越的“边界线”。纪律,是公职人员行为的“高压线”,更是“八小时外”最坚固的防护屏障,现行党纪国法对公职人员“八小时外”行为划定了清晰而严格的边界,从严禁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宴请的“舌尖纪律”,到规范网络言行的“指尖规矩”,再到约束家风建设的“身后准则”,这些规定时刻警示着公职人员。严守纪律红线,关键在于强化自律意识,将纪律要求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无论何时何地,都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同时,要主动接受监督,把组织的监督视为“政治体检”,把群众的监督当作“明镜高悬”,把家庭的监督当成“温馨提醒”,在全方位的监督下规范行为。
育情趣,强内核:让“八小时外”成为涵养正气的“充电宝”。健康的情趣爱好,是公职人员抵御不良诱惑的“天然免疫系统”,当精神世界充实而丰富时,自然不会沉溺于低级趣味和庸俗活动。培育健康情趣,需要公职人员主动选择有益的活动。可以加入读书会,在书香中汲取智慧的养分,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可以参与体育运动,在汗水中释放压力,强健体魄,培养坚韧不拔的精神;可以投身艺术创作,在创作中陶冶情操,提升审美水平,激发创造力;让“八小时外”成为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黄金时段”,如同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攀登,追求更高的境界。
践初心,办实事:让“八小时外”结出服务群众的“暖心果”。公职人员的身份,不仅意味着权力,更意味着沉甸甸的责任,在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砥砺前行。投身社会服务,能够拉近公职人员与群众的距离,增进彼此的理解和信任。“八小时外”的时间,完全可以用来服务社会、造福群众,让有限的生命绽放出无限的价值。无论是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为孤寡老人送去温暖,为他们打扫房间、陪他们聊天解闷,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为留守儿童辅导功课,为他们打开知识的大门,点燃希望的火花;还是利用专业技能为群众排忧解难,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帮助他们解决发展中的难题,为社会发展出谋划策,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抑或是通过网络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抵制不良信息,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都能让“八小时外”的生活充满意义,如同在人生的画卷上添上绚丽的色彩。(邱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