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联盟>

云南马龙区:党群服务中心里的“银发幸福密码”

时间:2025-09-26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每天清晨,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区党群服务中心已热闹起来:广场舞队伴着旋律舒展身姿;棋牌桌旁老朋友们围坐畅谈;议事区里几位老干部正为城市发展建言献策;送完孙辈的老人陆续走进来,或翻阅书籍,或参与书法练习——这片充满烟火气的空间,正是依托银发公益联盟打造老干部服务阵地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马龙区以党群服务中心为核心,从休闲、有为、健康、温暖、连心五个维度创新服务模式,让老干部和老年群体在这里乐享晚年、发挥余热,为建设康养休闲之城注入满满正能量。

多维空间供给,打造康养休闲新场景

“以前在家总觉得冷清,现在每天来这儿都有新乐趣。”家住乐熙社区的张大爷说。

马龙区将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老年群体的“休闲之地”与“健康之地”,整合场地资源开设多样化活动空间,不仅设置棋牌区、阅读区、健身区等基础功能区,还定期开展书法、绘画、摄影、武术、广场舞等免费培训,让老年群体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兴趣归属。针对老年群体的健康需求,该中心还联合辖区医疗机构开展健康讲座、免费体检等服务,把“健身”与“修身”结合起来。截至目前,该中心累计开展各类文化体育活动1000余场,参与老年人超2万人次,昔日的服务阵地变成了老年群体陶冶情操、锻炼身体的“幸福之地”,让康养休闲的生活方式融入日常。

银发价值激活,奏响老有所为新乐章

“我退休前是农业技术推广员,现在能帮村里指导果树种植,心里特别踏实。”银发志愿者查什模的话,道出了许多老年人才的心声。

马龙区把党群服务中心作为“有为之地”,依托银发公益联盟梳理老干部、老专家、老党员的专业特长,建立“银发人才库”,引导他们在乡村振兴、环境保护、文化宣传等领域发挥余热。在乡村振兴一线,老年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种植技术;在社区治理中,老干部组成调解队化解邻里矛盾;在文化传承中,老艺人走进校园教授传统手艺……截至目前,全区已组建银发志愿服务队36支,参与志愿服务的老年人400余人,他们用经验和热情演绎“最美夕阳红”,不仅为马龙区发展注入了“银发动能”,更激发了全社会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形成“老有所为、余热生辉”的良好风尚。

暖心服务联结,织密党群同心新纽带

“儿女忙工作,以前总觉得孤单,现在来这儿有人陪、有事儿做,生活比以前热闹多了!”谈及党群服务中心的变化,78岁的王阿姨满脸笑容。

马龙区党群服务中心坚持以“温暖之地”和“连心之地”为服务核心,推出361度全方位服务保障:“3”即生活照料、健康关怀、精神慰藉三项基础服务,“6”涵盖餐饮助老、应急帮扶等六项延伸服务,“1”则是“一对一”结对帮扶机制,精准解决老年群体的急难愁盼。更重要的是,中心以党建为引领,通过面对面交流、视频展示、定期授课等方式,向老干部和老年群体宣传党的政策方针及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把政策宣讲融入日常聊天、活动开展中,既让党的声音深入人心,又架起了老党员老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如今,越来越多的老年群体主动参与到政策学习、社区服务中,成为基层治理的“宣传员”“监督员”。

从“老有所养”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马龙区以党群服务中心为载体,用创新服务破解老年群体生活难题,用真情关怀温暖银发之心。在这片充满活力的阵地上,不仅让老年群体感受到了党的关怀与社会的温暖,更探索出一条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基层服务的新路径。

未来,马龙区将继续深化银发公益联盟建设,让党群服务中心成为更多老年群体的“幸福港湾”,让“夕阳红”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书写更加温暖的民生答卷。(戴鹏)

【责任编辑:君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