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鸭共作”蹚出生态农业新路子
眼下正值水稻生长关键期,在莎车县托木吾斯塘镇的连片稻田中,一群群鸭子穿梭其间,低头啄食虫草、扑翅嬉戏,形成“稻花香里鸭成群”的生动景象。这种“鸭稻共作”的生态种植模式,不仅实现了“一田双收”,更探索出一条绿色富民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走进托木吾斯塘镇尕孜兰干村,看到水稻叶片舒展、长势良好,鸭群在田间自由活动,为田园增添了生机。
村民怕提古丽•图尔孙说:“我家今年种了20亩水稻,采用稻鸭共作模式后,水稻长势比往年更好。以前光化肥农药就要投入不少钱,现在鸭子帮我们除虫、施肥,省工省药还省心。等到鸭子长大出售,一亩地还能多赚几百元,真正实现双份收入!”
据了解,该镇于7月15日统一组织农户投放雏鸭。经过两个多月的科学管护,鸭子已适应田间环境,每日“上岗”捕虫、除草,其排泄物还成为天然有机肥,形成“鸭养稻、稻护鸭”的生态循环系统。
托木吾斯塘镇尕孜兰干村党支部书记努尔麦麦提•托合提库尔班说:“我们村有1300亩水稻,去年一亩地产量是800公斤左右。今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水肥管理和病虫害监测,全力保障水稻稳产丰收。”
近年来,托木吾斯塘镇积极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大力推广“稻田养鸭”模式。通过鸭稻共生,有效控制病虫害、提升土壤肥力,在减少化学投入的同时,提高稻米品质和综合效益,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莎车县托木吾斯塘镇党委委员、人大主席艾萨江说:“今年全镇水稻种植面积达5400亩,预计10月底开始收割。我们专门组织农技人员学习‘稻鸭共作’技术,并投放了2500只鸭苗。这些‘田间卫士’不仅助力绿色防控,也提升了经济效益,正是以生态农业助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阿麦妮萨•麦麦提、努尔阿米娜•于苏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