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川区:家风家训润乡土 银发温情暖桑榆
近年来,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委老干部局、江川区关工委以老干部为纽带,以“党建引领、服务提质、作用发挥”为主线,通过深化“银发添彩・碧玉生辉”志愿服务工程、打造家风文化传承阵地、创新老干部服务管理模式等举措,让离退休干部在文化传承、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领域持续发光发热,为江川高质量发展注入“银龄”活力。
家训立根,培育文明乡风
江川区前卫镇退休教师叶茂林正带领几名青少年诵读《叶氏家训》:“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尊敬长上,和睦乡里。”叶氏家训中这句质朴的教诲,如今已成为桃溪村村民的行为准则。2020年以来江川区委老干部局联合江川区关工委积极推动“五老”力量参与家风建设,指导前卫镇桃溪村退休老干部、老党员以祖训为根脉成立了叶氏文化研究会,建立“孝老助学基金”,开展捐奖助学活动,多年来,共资助新生、困难学生共41人,发放奖助学金49000余元,成为全区“晒家风、晒家训”活动的典范。2024年8月,江川区关工委为桃溪村叶氏文化研究会授予“好家风好家训示范点”称号。
“以前村里婆媳争吵、邻里纠纷时有发生,现在大家遇事都拿家训说事。”村民叶建国感慨道。在当地老干部们的推动下,村里建立了“家训评议台”,每月组织一次家风讨论,将家训要求细化为“婚事新办”“孝老打卡”等具体行为规范。去年重阳节,研究会评选出8户“孝亲敬老示范户”,为他们悬挂家训牌匾,这种“看得见的家训”让文明乡风悄然形成。
江川区委老干部局还联合区教育局开展“家训进校园”活动,组织退休教师编写《家风故事读本》,在全区中小学开设“银发讲堂”。退休法官叶培生结合案例讲解“无作非为”家训,用发生在本地的案例教育学生遵纪守法,累计授课46场次,覆盖师生3000余人次。
基金搭桥,传递双向温暖
“这笔钱不仅是奖励,更是责任的传承。”拿到叶氏孝老助学基金发放的2000元奖学金时,准大学生叶阳天的话道出了基金的深意。在区委老干部局、区关工委的指导下,桃溪村创新设立的这项基金形成了独特的“双向流动”机制,通过爱心人士捐赠、村民自筹等方式募集资金,既为考上大学的新生和困难学生发放奖学金,又用于村里的敬老服务。
2025年,基金为7名优秀学子发放奖学金6400元,在去年重阳节期间为23位80岁以上老人举办集体祝寿宴,邀请退休医护人员上门体检。82岁的独居老人叶竹英说:“孩子们读书有奖励,我们老人有人管,这样的日子比蜜甜。”目前,这种“奖学敬老”模式已在江川区多个乡镇推广,带动建立村级基金5个,募集资金超50万元。
老干部们还发挥余热担任基金监督员,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退休会计师王桂珍每周都要到村里核对账目,她说:“我们把关越严,群众对家风建设就越有信心。”
银发聚力,书写大爱篇章
“家风就是一种精气神,在长辈的教育里,在我们的行动里。”家风同样体现在江川老干部的实践中。退休民警张国斌退休不褪色,2022年受聘为宁海街道专职调解员以来,调解化解747起纠纷,成为“云南省调解能手”“全国模范调解员”,像张国斌这样的老干部志愿者,江川区共有200余名,他们组成了12支“银发服务队”。
从叶氏文化研究会的朗诵声到社区课堂的欢笑声,从奖学金发放仪式到敬老院的慰问身影,江川区委老干部局用银发力量编织起一张覆盖城乡的美德传承网。在这些银发守护者的努力下,孝老爱亲、崇文重教的种子正在江川广袤大地上茁壮成长。(江川区委老干部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