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联盟>

以家风“微光”照亮公职“廉途”

时间:2025-09-23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家风,是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社会的价值缩影。对公职人员而言,家风绝非“私事小事”,而是关乎作风建设、廉政根基的“大考题”。从“严管亲属”到“拒绝特权”,从“婚丧简办”到“殡葬新风”,家风建设的“小切口”里,藏着公职人员廉洁从政的“大逻辑”。

家风为“镜”,照见公职人员权力观的清醒与扭曲。现实中,个别干部将家风异化为“权力变现场”:纵容亲属“提篮子”“打牌子”,默许子女“啃公家”“走捷径”,甚至亲自“下场”为亲属谋利站台。这些行为,表面是“爱家心切”,实则是权力观扭曲——将公权当私器,把岗位当“家产”,最终“一人不廉,全家不圆”。家风这面“镜子”,照出的是公职人员对权力的敬畏:唯有常怀“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清醒,才能守住“亲情中有原则、关爱中有纪律”的底线,让家风成为抵御腐败的“防火墙”。

家风为“绳”,丈量公职人员亲情观的底线与边界。“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公职人员的亲情,从来不是“无原则的庇护”,而是“有底线的引导”。有的干部对亲属“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许其借势谋利;有的以“关心”为名,授意提拔亲属,将组织原则变为“家法”。这些行为,看似“重情”,实则“短视”——既害了亲属,也毁了自己。真正的亲情,是“严管即厚爱”:教子女“自食其力”,劝亲属“脚踏实地”,帮家人“守住本分”。唯有以“清廉”为纽带,亲情才能成为“传家宝”,而非“绊脚石”。

家风为“尺”,校准公职人员价值观的方向与底色。家风连着党风政风,公职人员的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风向标”。从婚丧嫁娶的“大操大办”到殡葬改革的“豪华墓葬”,从“人情往来”的“变味红包”到“生活情趣”的“低级趣味”,一些不良风气,往往始于“小事”,溃于“细节”。公职人员若在这些“小事”上失守,不仅损害个人形象,更会削弱群众对党的信任。唯有以“艰苦朴素”为底色,以“遵纪守法”为准则,以“勤政廉洁”为追求,才能让家风成为“正能量”,带动社会风气向上向善。

家风建设,落在“常”“长”,筑牢廉洁“家庭防线”。家风不是“一阵风”,而是“一辈子的事”。公职人员需把家风建设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既要“言传”,常和家人聊聊“廉洁经”,讲讲“纪律课”;更要“身教”,以“勤政为民”的行动、“清正廉洁”的作风,为家人树立标杆。同时,要建立“家庭助廉”机制,定期与家属谈心谈话,签订《家庭助廉承诺书》,让“廉洁”成为家庭共识;更要主动接受监督,对亲属的异常行为及时提醒纠正,防止“小毛病”演变成“大错误”。(和李光、香格里拉市公安局供稿)

【责任编辑:君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