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砺担当
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生命线,更是纪检监察工作的核心方法论。这一作风的本质在于破除“坐而论道”的虚浮,实现“起而行之”的实效。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严峻复杂,若学用割裂,监督执纪便易陷入刻舟求剑的困局。唯有以理论之“矢”射实践之“的”,方能锻造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纪律铁军,为党的自我革命注入不竭动力。
以知促行。理论的生命力源于实践,脱离实践的理论终成无根浮萍。要强化问题导向的研习观,深刻体悟党的创新理论源于新时代伟大实践,其真理性唯在破解发展难题中彰显。要带着监督执纪的痛点学,围绕新型腐败隐形变异、风腐一体交织等新挑战,从理论中探寻斗争规律与方法论武器。要树立改造主观世界的自觉,主动以党的创新理论校准权力观、政绩观,警惕将学习异化为“装饰门面”“晋升筹码”的功利思维,从灵魂深处铲除脱离实际的思想土壤。要锻造知行合一的实践理性,把“为何监督、为谁执纪”的政治逻辑融入血脉,使理论内化为“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行动本能。思想澄明的深度,决定了学用转化的效度,唯有让理论成为信仰而非口号,行动方有定力与锋芒。
以行验知。调查研究是联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其质效直接关系监督执纪的精准性。要直击矛盾靶向发力,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的“小切口”与深化改革“大命题”,紧盯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领域腐败新动向,带着具体课题深入基层,在信访窗口、田间地头捕捉真问题。要解剖麻雀穿透本质,既分析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的堵点,更探究体制机制“中梗阻”的根源,通过“去伪存真、由此及彼”提炼规律性认识,避免“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片面判断。要构建研以致用闭环,建立“问题清单—对策建议—整改销号”跟踪机制,将调研发现的审批寻租风险转化为权力清单优化方案,把基层反映的监督盲区纳入巡视巡察重点,确保每个结论都落地为制度或行动。
知行相长。学用相长的终极考场在反腐败斗争一线。要以精准监督检验理论成色,紧扣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基层的变形走样问题,运用“全周期管理”思维统筹办案整改治理,将“两个维护”的政治要求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监督指南。要以创新破局彰显方法论价值,面对跨境腐败、数字贿赂等挑战,善用党的创新理论中蕴含的辩证思维与法治方式,在数据追踪、证据固定等环节探索新战法,以“道高一丈”破解“魔高一尺”。要以惠民实效校准行动坐标,把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标尺,通过推动解决“微腐败”啃食民生利益等问题,让理论力量转化为可感可及的公平正义,使每一次执纪执法都成为巩固党执政根基的生动实践。(胡波、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纪委监委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