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线绣出致富路 歌声聚起团结情
近日,在木垒县博斯坦乡木拉民族手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的电动机绣车间里,伴随着密集的“哒哒”声,一段段精致的纹样在绣针下快速成型。绣娘阿尼帕正仔细检查融合了传统纹样的新绣品。“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让我能够在附近就业,每月收入3000元左右,还可以照顾老人和孩子。”阿尼帕说。
缝制织物。马思源摄
这样的转变,离不开人大代表的建议推动。博斯坦乡人大代表帕丽旦在走访群众时注意到,许多家庭妇女面临就业难题。“我觉得有责任提出建议,让姐妹们能就近工作,改善生活。”帕丽旦说。
博斯坦乡人大主席叶山•马提亚尔说:“帕丽旦提出‘就近就业’的建议得到了博斯坦乡人大的高度重视,乡人民政府通过广泛宣传和联系厂家组织技能培训,为当地妇女提供就业岗位。”目前,该厂已有53名工人实现稳定就业,每人每月家庭增收3000元以上。
检查织物。马思源摄
通过代表建议的推动,该服装厂不仅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基地,还开办了“工厂课堂”。博斯坦乡安排学校教师进厂授课,集中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统一配发教材并制定教学计划,每月开展作业评比、通报学习考勤。刺绣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逐年提升,员工归属感和凝聚力显著增强。
在博斯坦乡,人大代表们的履职脚步从未停歇。博斯坦乡人大代表图尔地•拖合荪说:“我们祖辈就在博斯坦村唱塔合麦西热甫。现在有了舞台,有了乐器和表演服装,大家的生活更丰富了。”
“今年以来,通过人大代表的建议,上级给我们协调了6500元的资金,用来购买服装和乐器。现在设备、服装都已齐全。”博斯坦村党支部书记阿尔西丁表示,塔合麦西热甫作为多民族共同参与的文化活动,大家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分享生活,营造团结和谐的氛围,让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塔合麦西热甫表演。马思源摄
如今,这里已成为全县及周边地区群众参观学习的教育基地,人大代表也积极参与演出和宣传,在寓教于乐中传递民族团结的理念。
木垒县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郭疆卫介绍道,2023年,木垒县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先后被自治州和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评为两级立法联系点,目前已建成六个县级基层立法联系点及六个立法信息采集点。自2024年正式运行以来,已对20部法律法规提出53条意见,其中3条已被采纳,有效推动了立法与民意的对接。
从就业帮扶到文化振兴,从提出建议到影响立法,博斯坦乡的人大代表始终紧盯民生实事。郭疆卫说:“基层立法联系点和人大代表信息采集点能让我们更直接地听到百姓声音,哪怕是一条小建议,也能推动制度的完善!”
一针一线绣出幸福生活,一歌一曲见证团结情深。无论是服装厂里的“工厂课堂”,还是文化大舞台上的欢声笑语,都是木垒县各级人大代表履职为民、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体现。(马思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