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联盟>

“四重保障”护航澜沧江畔“最后一公里”

时间:2025-09-18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澜沧江畔,山峦叠嶂。

每年雨季,这里便成为气象灾害的“主战场”。特别是今年入汛以来,“两高辐合切变”天气系统持续发威,让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孟连、西盟边境三县的群山笼罩在罕见的强降雨之中。泥石流、山体塌方、路面塌陷——在这片山区面积超90%的区域高发,物流配送的“最后一公里”变成了一场与自然较量的艰难征程。

(前往西盟县翁嘎科镇的路面险情。代千余/摄)

“最险的一次,车刚过弯,后面就有落石不断掉下。”云南烟草滇南区域物流中心澜沧中转站(下称中转站)配送员李扎发握着方向盘,目光紧锁前方湿滑的山路。他的送货线路覆盖多个偏远山区村寨,在雨季初期,他就遭遇途中2次塌方、道路中断。“有时候得下车探路,踩着泥水搬开碎石,还得时刻提防二次塌方。但很多零售客户都在等着我们,尤其是山区小卖部,店铺是他们重要的收入来源。”

像李扎发所配送的农网线路,在澜沧中转站共有18条,覆盖澜沧、孟连、西盟三个县。这些线路穿梭于崇山峻岭之间,行程最长的一条线路往返超350公里。而今年这场持续强降雨,让本就艰难的配送工作更添险阻。

“这不是简单的送货,而是一场科学调度、多方协同的应急战役。”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主要负责人刘超介绍道。“面对极端险情,我们第一时间科学部署应急方案,以‘安全第一、服务必达’为原则,多措并举、攻坚克难,全力保障配送工作稳定运行。”

据了解,面对严峻复杂的自然灾害挑战,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快速牵头启动了“四重保障机制”。

第一重——闭环管理,筑牢人、车、路全方位安全“第一道闸”。以人员行为管理为核心,提升驾驶员安全意识与规范操作;车辆严格执行“出车全面检、收车重点查”制度,坚决杜绝“带病上路”;线路实施动态风险管理,全面掌握评估区域交通路线,实时规避天气、事故等隐患路段,实现从源头到途中的全链条闭环防控。

(配送员正在仔细进行出车前安全检查。李志松/摄)

第二重——常态培训,为配送员配备“隐形安全盔甲”。通过每周例会开展灾害识别、险情处置专项培训,让每位配送员掌握应急避险技能。

第三重——畅通信息,打造灾害信息“预警联动平台”。建立灾害信息联动通道,三县工作人员实时关注、掌握气象预警及路况险情,通过微信工作群第一时间推送给配送组,确保信息传递零延迟。

第四重——灵活应急,启动跨区域配送“接力赛”。启动跨区域应急配送机制,当主要道路中断时,灵活采用绕行、分段接驳、甚至多式联运等方式保障配送。

“那天前往西盟佤族自治县翁嘎科镇的主干道塌方,路完全断了。正着急时,西盟佤族自治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的客户经理在微信群发出最新消息,了解到有另外的路安全畅通,多方联动协作下,短短五分钟绕行送货的指令来了,信息互通、灵活调度……货物最终准时送达。”配送员代千余感慨,“有这些完善的四重保障机制,我们在路上心里特别踏实。”

不止如此,在险象环生的配送路上,温暖感人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南岭乡的零售户罗进昌对此深有体会:“那天雨大得吓人,我以为肯定送不来了。没想到配送员还是冒着雨把货准时送到。他说路上塌方,是中转站临时调度换了安全路线赶过来的。这样的服务,让我们心里暖,也更安心!”

四重保障,环环相扣,从物、人、技、策四个维度构建了一张立体的安全防护网。在应对严峻挑战的路上,中转站用“使命必达”的信念、义无反顾的奔赴,守护着物流配送的“最后一公里”,也守护着千家万户的生计与希望,用实际行动践行“配送不断线”的承诺。

(杨安龙、孙华   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西盟佤族自治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供稿)

【责任编辑:君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