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联盟>

江城县田房村:十年帮扶绘新卷 铺就乡村振兴路

时间:2025-09-18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清晨的薄雾萦绕山峦,在“全国文明村镇”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县田房村的古茶园里,采茶人的山歌沿着蜿蜒的茶径向上,苍劲的古茶树与白墙黛瓦的彝家新居相映成趣。这幅生机勃勃的乡村画卷,深深烙印着江城县烟草专卖局十年如一日的倾情帮扶。

自2015年与田房村结成挂钩联系点以来,江城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战略定力,先后派驻多批骨干力量接力扎根,2020年至2025年累计投入帮扶资金73万元,坚持多措并举,将“千万工程”经验厚植于这片沃土,绘就了绿富美的新图景。

(田房村补底小组进行“绿美乡村”后的景象。马宁琦/摄)

产业筑基,荒山育出“金叶子”

“5079亩耕地养胃,3857亩茶地养家,可守着‘金饭碗’,过去日子并不宽裕。”田房村党总支书记罗明辉道出昔日困境。十年间,江城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驻村工作队员和田房村两委精准把脉,以有机茶园建设为突破口,持续开展茶叶种植、有机管护技术培训,让茶农掌握“点绿成金”的核心技能;先后投入专项资金建设茶园基础设施、升级灌溉系统,有效破解生产资料运输难、茶园管护效率低等瓶颈;着力打造的高标准有机示范茶园效益凸显,其成功的种植模式和显著经济收益产生强大“磁场效应”,迅速带动周边区域连片开发数千亩茶园。

如今,昔日的荒山已然披上致富的“绿装”。“技术有人教,销路心里稳,收入实实在在翻番了!”茶农普美芳抚摸着油亮的茶叶,笑容里漾着希望。

(田房村有机茶园一片绿意盎然。马宁琦/摄)

文旅赋能,老节日绽放“新光芒”

产业突破口找到了,新的增长点在哪里?2023年,因疫情尘封已久的田房村“三丫果节”被重新擦亮。时任驻村第一书记、江城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职工庾仁庆带领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深入挖掘本地民族文化和生态资源,精心策划、成功举办了集民俗风情展示、特色美食品鉴、优质农产品展销于一体的文旅活动。“我们的初心很朴实,就是要把田房的好山、好水、好果子推介出去,让它们走出大山,变成乡亲们口袋里实实在在的收入。”庾仁庆回顾办节初衷时语气坚定。如今,重焕新生的“三丫果节”已成为江城县一张靓丽的文旅名片,不仅带来旺盛人气,更带动农家乐、农产品销售等相关产业,生动实践着“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振兴之路。

(庾仁庆正在“三丫果”节推销三丫果。马宁琦/摄)

治理提效,茶山劲吹“文明风”

改善人居环境是江城县局帮扶的重点方向之一。帮扶资金有效助力村庄“美颜工程”,配合“千万工程”经验推广,支持补底等村民小组完成环境整治提升。党员带头参与环境治理、矛盾调解,村委会创新设立的“积分超市”将环境卫生、志愿服务等纳入积分管理,激发出村民自治的内生动力。文明新风漫卷古茶山,昔日彝寨焕发时代新颜。

(庾仁庆正在身体力行参与村庄环境治理。罗明辉/摄)

党员连心,责任田结出“暖心果”

田房村的美丽蝶变,离不开一套充满温度的“红色纽带”。江城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党支部建立党员挂钩联系服务机制,将全村农户精准分解到每位党员肩上,要求定期走访入户听民声、解民忧。党员张应和的事迹在村里传为佳话——得知挂钩户茶叶滞销,他立即组织同事通过多渠道助农拓销。“看着乡亲们为茶叶销路发愁,党员不站出来谁站出来?带着同事上门收,发动朋友线上卖,能解决一户是一户!”这朴素话语道出了一名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这套“党员联户、责任到人”的机制,将组织关怀精准送达每家每户,筑牢了“不落一户、不少一人”的帮扶根基。

十年倾情帮扶,十年春华秋实。当晨光穿透苍劲的古茶树枝丫,田房村正如这片历经风雨依然蓬勃的茶园,在“千万工程”经验的滋养下,在干群同心奋斗的汗水浇灌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时代芬芳,向着绿富美的未来阔步前行。(马宁琦、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供稿)

【责任编辑:君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