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联盟>

云南景谷民乐镇:移民新村走出致富“新路”

时间:2025-09-18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大地铺展翠色,烤房烟香四溢……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民乐镇兴民村迎来一年中最富希望的时节。这个因糯扎渡水电站建设,从半坡乡整村搬迁至此的移民新村,如今正书写着“安居”与“乐业”相得益彰的新篇章。在民乐镇党委、政府的引领下,特色产业托举了移民群众稳稳的幸福生活,实现了从“搬得出、稳得住”向“扎下根、能致富”的深刻转变。

(兴民村烤烟产业发展展现勃勃生机。何坤洋/摄)

沃土生金:特色产业点燃致富希望

烟垄间,兴民村村民李有芝直起身子,擦去额角的汗水,脸上是掩不住的笑意。“刚搬来时心里慌,怕没地种、没活干。现在靠着烤烟,日子比以前红火多了!”2012年,随村迁至民乐镇,面对全然陌生的土地,李有芝和乡亲们一度为生计忧虑。

群众有担忧,政府想办法。基于此,镇党委、政府与民乐烟站系统谋划,精准把脉,依据当地资源禀赋,选定荷兰豆、烤烟、茶叶等特色产业,逐户动员、全程护航,从技术指导到市场开拓,为移民铺就产业路。

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李有芝成了产业带头人。“今年种了15亩烤烟,光烤房里就收了1900杆、700夹烟叶,算下来有2950公斤,预计收入能超10万元!”她主动与村民协商,通过流转周边闲置土地实现规模种植,不仅壮大了自身产业,更激活了村庄活力——农户通过闲置土地出租不仅可以获得稳定租金,农忙时节还参与大户的采收、编烟、烘烤,实现日均收入100元。“土地不荒了,口袋鼓了,大家的心也稳了。”李有芝的肺腑之言,正是移民群体心路历程的写照。

(兴民村烟农烤出“黄金叶”,奔向“致富路”。何坤洋/摄)

聚力共赢:规模经营释放集群效应

兴民村依靠产业致富的移民户比比皆是。这背后,是镇干部、烟站及村“两委”主动作为,对接市场,将分散的力量拧成一股绳的结果。

2025年,全村28户移民抱团发展烤烟产业,种植总面积达501亩,户均规模在10亩至30亩之间,形成了“家家有产业、户户能增收”的良好态势。

“预计今年全村烤烟总产1508担,总收入可达248.82万元。对比上年,种植户数增长3.7%,种植面积增长2.7%,收入增幅预计可达到7.3%。烤烟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荷兰豆种植、茶叶栽培、肉牛养殖等多元化产业也在村内协同推进,为移民群众开辟了更广阔的增收空间,致富路径不断拓宽。”兴民村党总支书记李大勇介绍道。

(兴民村村民安居乐业,呈现一片繁景。何坤洋/摄)

安居乐业:产业振兴绘就幸福图景

如今的兴民村移民,早已从新家园的“安顿者”蜕变为“建设者”和“受益者”,曾经的“绿叶”,真正化作了增收致富的“金叶”。兴民村的实践有力印证了一个基本事实:精准的产业选择与有力的帮扶机制,是移民群众实现“稳得住、能致富”的关键。展望未来,民乐镇将持续深化“烤烟主导、多业协同”的发展策略,着力延伸产业链条、强化产销衔接,助力更多的移民群众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稳步迈向共同富裕的目标。(高锋、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供稿)

【责任编辑:君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