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田县:秋季积肥现场会 开启农业绿色转型新征程
近日,在于田县斯也克乡克提其村的农田边,一场秋季积农家肥(堆肥)现场会正热闹开展。驻村工作队、村“两委”成员、种植大户以及村民代表等 50余人围聚在一起,共同学习将秸秆、畜禽粪污转化为有机肥的“绿色秘诀”。
村委会委员阿卜杜萨拉木•阿卜杜帕塔尔现场示范讲解道:“堆肥的关键在于‘水、碳、氮’的平衡。秸秆、杂草可作为碳源,畜禽粪污则是氮源,水分要控制在 60%左右,再覆上膜进行保温保湿,经过 2-3个月就能腐熟成优质肥料。”在示范堆肥区,“三层堆肥法”清晰可见——底层铺上粉碎的秸秆,中间是牛羊粪与腐殖土的混合物,顶层覆盖湿润的杂草。“这样既能保证透气性,又能加速发酵。”技术员介绍说。今年,克提其村计划推广堆肥 2000立方米,预计可减少化肥用量 30%以上,每亩地能节省成本约 150元。
现场村民学习热情高涨,纷纷从“观望”状态转变为“抢学”模式。种植大户买提肉孜•麦麦提明蹲在堆肥堆旁,仔细翻看腐熟的肥料,兴奋地说:“去年我在半亩地里试用了农家肥,玉米根系发达、抗旱能力强,今年我的 10亩地全都用农家肥!”村民阿卜杜艾尼•阿卜杜吉力力则更关注原料收集问题,他说:“我家养了 3头牛,以前牛粪污都堆在院角,既占地方又有异味。今天学到了把粪污和秸秆一起堆肥能防臭,回去我就试试!”
“推广堆肥是一种发展理念的转变。”村第一书记来赪雲表示,克提其村是传统农业村,过去部分村民过度依赖化肥,导致土壤板结、肥力下降。今年,驻村工作队联合村“两委”将“秋季积农家肥”列为“生态农业”重点工程,通过举办现场会、走访指导、设立示范田等方式,引导村民从“用化肥”转向“用有机肥”。
村党支部书记亚森•麦图隼表示,克提其村的堆肥推广模式为周边村庄提供了可借鉴的参考。通过构建“秸秆-粪污-堆肥-土壤”的循环链条,既解决了农业废弃物污染问题,又提升了农产品品质。农家肥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团粒结构,长期使用能让土地“越种越肥”,这是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发展的重要实践。
现场会结束时,太阳光洒在堆肥堆上,黑色的肥料散发着腐殖气息。“这些‘黑金子’就是明年的丰收底气!”村民们久久不愿离去,热烈地讨论着积肥计划。在他们身后,连片的玉米田即将迎来秋收,而这场关于“绿色养分”的变革,正为克提其村的土地注入新的生命力,以“藏粮于技”夯实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助力乡村产业绿色转型。(肖榆、田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