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莲韵铸廉心
莲,花中君子者,出淤泥而不染;廉,人之高行也,拒腐浊而不沾。莲与廉的伴生关系跨越千年,多少文人墨客为莲倾心,无数仁人志士以莲喻己,让莲成为东方美学中最动人的清廉图腾。为人当如莲,以一朵花开的心念,先陷淤泥、再出清水、后向晴空,让莲韵与廉心交相辉映,寻一隅幽静、守一份清欢、留一抹芳华。
如莲而生,根扎淤泥而心向清波。莲,生于淤泥而不被污染,处于浊水而独自芬芳。这种“不染”的特质,不仅是世人对自然造物的欣赏,更是对理想人格的向往。“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欲行“不染”,须“识泥”和“立心”相统一。既要辩证看待所处的环境,分清净与秽、高与低、雅与俗的标准和界限,知晓哪些可以学习借鉴,哪些应当排斥抵制,建立自己的价值坐标系;又要主动养护心灵的纯洁与高尚,勤掸“思想尘”,让内心世界返璞归真,让言行举止光明磊落,在接触中不沾染,在参与中不迷失,在经历中不沉溺,让“淤泥”与“清雅”实现超越和转化,让“莲心”和“廉行”实现相辅和同频。
似莲而行,茎通云霄而志守清正。莲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映射出莲内在修养的充盈和外在行为的坚定,与党员干部应有的正直品格高度契合。对于党员干部而言,要有“莲一般的豁达胸襟”,既能坚持原则,又能接纳异见,既有律己之能,也有容人之量,始终保持质朴、真诚和谦逊,在为人处世里,留一份简单给自己;在为官从政中,存一份淡泊在心田。要秉持“莲一般的刚直不阿”,明晰公与私的界限、把握情与法的尺度、站稳是与非的立场,始终以“莲茎中通”的智慧,滋养“清水芙蓉”的佳人气质,历练“亭亭净植”的君子风骨,孕育“莲动渔舟”的超然意境。
犹莲而美,花经风雨而香益清远。莲之可贵,不在娇艳欲滴,而在风雨淬炼;不在孤芳自赏,而在香益清远,正如廉洁之德,不在声势浩荡,而在润物无声,这于当今浮躁之世,尤显珍贵。事实上,“莲之芬芳”源于成长的磨炼,也源于名节的坚守。面对挫折挑战,要有“昂首怒放”胆识和魄力,习惯“有风有雨”常态,保持“风雨兼程”的状态,练就“风雨无阻”的心态,主动到“风高浪急”中见世面,在“风口浪尖”上练本领,把阻力变成动力,让压力生成美丽。面对声誉名节,要有“只留清白”标准和取向,始终保持“名节一亏,终身不复”的清醒,和“一丝一粒,我之名节”的自律,在政治上清清正正、在经济上清清楚楚、在生活上清清静静、在形象上清清白白,以一花之品格,成一人之操守,立浊世而独清,处浮华而自持,经岁月而留香。(徐莹、玉溪市红塔区纪委监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