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磊磊:21年坚守讲台用爱与匠心点亮教育之路
在精河县第二小学,提起董磊磊老师,师生们总会由衷称赞。深耕小学数学教育21载,她用爱心温暖学生心灵,用匠心打造优质课堂,用真心助力学生成长,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出不平凡的育人篇章。
以爱为基,呵护学生成长
“教育是一场用心灵温暖心灵的修行。”这是董磊磊工作笔记首页的话,更是她教学生涯的真实写照。
每天放学后,董磊磊的办公室总有学生围着请教问题——有人问学习方法,有人解课堂疑点,这样的“课后小课堂”,她一坚持就是21年。面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她从不让“放弃”二字出现,发现学生爱美术,就把数学题变成“画图游戏”;知道学生喜欢体育,就设计成“极限巅峰赛”。新颖的教学形式让孩子们爱上数学,班级成绩稳步提升,优秀率逐年提高。
给留守儿童过生日、带孩子看医生……早在2005年,董磊磊就开始帮扶困难学生,还发动亲友捐赠图书、文具、衣物,多年来累计帮助困难学生60余人。她总笑着说:“等孩子们长大了,会将这份温暖传递出去,这就是最有意义的事。”
面对学生的困惑,董磊磊更是耐心的“心灵引路人”。班里常有学生递来小纸条,“老师,我觉得自己很笨,学不会数学……”董磊磊看到纸条后,将这个孩子叫到办公室。“你画的小动物很生动,说明观察力很强,学数学就需要观察力呀。”她特意让这个孩子担任“课堂小画师”,用画图讲解数学题。渐渐地,孩子在掌声中找回自信,数学成绩一路飙升。
在她的班级里,还有“纸条里的悄悄话”,孩子能写下烦恼困惑,她每天都会认真回复;给内向孩子安排“发言小任务”,给调皮孩子封“纪律小班长”,为每个孩子搭建锻炼平台。“好的教育,是让每个孩子都相信‘我能行’!”这一育人信条,让她成为学生眼中“最温暖的老师”。
创新教学,让课堂“活”起来
“数学不是枯燥的公式,是藏在生活里的智慧。”董磊磊始终站在学生视角创新教法,让抽象知识变得可感可触。
针对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弱的特点,她把课堂变成“生活剧场”:将“超市购物”“小小工程师”等场景搬进教室,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运用知识,真切感受到“数学藏在每个角落”,明白数学源于生活、服务生活。
在高年级教学中,她创新“提出思考—动手验证—发现新知”模式,重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课上全程学生带着问题探索,在实验中发现答案,收获满满成就感。作业设计上,她探索出“三阶分层模式”:基础层侧重巩固,如“口算闯关”;提升层侧重应用,如“计算家庭水电费”;拓展层侧重创新与学科融合,如“数学小调查”。其中,《跨学科融合互助式作业——认识时间》获2023年自治区作业设计一等奖。
教研引领,照亮师生成长路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董磊磊不仅教学出色,更是一名研究型教师——以课题破解教学难题,用成果惠及更多师生。
2023年,她牵头申报州级小课题《“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结构的改革——作业自助餐》。通过跟踪150名学生的作业情况、访谈60余人次,梳理出“难度一刀切”“形式单一”“反馈滞后”三大问题,进而提出“三阶分层+多元反馈”策略,还开发“数学实践手册”收录30个主题活动。课题结题时,学生作业完成率从42%升至87%,成果获广泛推广。
她笔耕不辍,撰写的15篇论文中,《核心素养视域下探究式教学策略》获2022年自治区论文二等奖。文中结合“圆的认识”“长方体表面积”等课例,提出“情境—问题—探究—反思”四步法,因实用性强,被同事称为“教学工具书”。
“一个人优秀是微光,一群人优秀才是星河。”在学校“青蓝工程”中,她先后主动担任4名青年教师的指导老师,她指导的六年级数学《植树问题》《圆的认识》均斩获自治区一等奖,其中《圆的认识》被《小学数学教师》专刊收录。
三尺讲台存日月,一支粉笔写春秋。21年坚守,董磊磊用行动诠释“师者”真谛——如大树般扎根课堂、滋养学生。她的故事,是基层教师的缩影,更是“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生动注脚。(张健霆、海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