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兰珍:三尺讲台十六载 匠心筑梦育桃李
三尺讲台育桃李,一支粉笔写春秋。杭州师范大学附属阿克苏市高级中学的何兰珍老师,以“让每个孩子都能触摸到世界的温度”为信念,在教育一线默默耕耘十六载,走出了一条从“知识传递”到“生命唤醒”的教育之路。
何兰珍正为学生们讲授通用技术课程。孙季鸿摄
9月8日,在杭州师范大学附属阿克苏市高级中学,何兰珍老师正在讲授通用技术课程。她生动地讲解和耐心地引导,将原本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学生们积极参与互动,课堂氛围活跃。
高二七班学生莫振川说:“何老师的课像探险一样有趣,她常以故事形式呈现内容,让我收获很多。我最喜欢通用技术课,在何老师指导下,我获得了自治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她不仅教知识,还教我们如何表达,让我不断成长。”
一本如“故事书”般丰富的教学材料和一份记录每位学生特点的“亲情档案”是何兰珍从教以来办公室一直备着的两件“法宝”。依托这些工具,她指导的学生在各类科技赛事中累计获奖422人次,其中159人荣获自治区一等奖。
“何老师因材施教的方法给我们很多启发,很多老师都借鉴她的经验,教学能力普遍提升,升学率也逐年提高,大家都争当她的‘徒弟’。”生物老师孟存说。
担任教研室主任后,何兰珍聚焦教学痛点,推出五项创新模式,为学校教研工作注入新动力。作为地市两级教学工作室主持人,她始终以“带动更多教师成长”为己任,通过集体备课、示范课展示、案例研讨等形式,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通用技术老师高帆帆说:“何老师是我的师傅,她始终坚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强调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她对我倾囊相授,使我得以独当一面。”
2024年,何兰珍荣获“自治区天山英才教育教学名师”“自治区特级教师”等称号。何兰珍说:“我的职责是帮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可触可感的小创作,在他们心中埋下‘解决问题’的种子。技术是解决问题的钥匙,教育是点燃创新的火种。今后我将继续守好讲台、带好社团,陪伴更多孩子勇敢探索科技世界。”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阿克苏市高级中学建于2013年,教师队伍中80%为青年教师,20%为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校积极创新教育理念与模式,充分发挥何兰珍等老教师的引领作用和高帆帆等年轻教师的创新活力,推动教学水平不断提升。截至目前,学校已荣获国家级奖项1项、自治区级奖项30余项。(刘兵兵、孙季鸿、陈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