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边县大围山社区:“共建理事会”解锁社区治理新范式
近年来,云南省红河州屏边县玉屏镇大围山社区为充分发挥服务职能,针对群众参与不足、服务精准度欠缺、治理长效性薄弱等痛点,以“党建+共建理事会+志愿服务”为依托,通过多元服务、跨领域协同联动,在民生保障、安全守护、文化传承等领域精准发力,以扎实成效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建体系聚人才,破“参与不足”困局。大围山社区共建理事会打破以往单一的治理格局,构建起多元参与“同心圆”。依托“1+N+1”体系,由社区党组织牵头,吸纳村组干部、乡贤能人等28人组成家政服务、家电维修、特殊群体关爱等8支专业服务队,整合社区能工巧匠“田秀才”“婆婆嘴”“书法家”“绘画手”等人才资源。通过“院坝议事”“火塘夜话”等形式,让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先后参与调解矛盾纠纷,改善基础设施、维护卫生环境等民生问题26件,群众参与率达98%以上。通过群众唱主角,让党员群众清晰认识到“社区的事就是自己的事”。有效激活居民自身蕴藏的智慧和技能,拓宽社区人才储备49人。

列清单优服务,解“精准欠缺”难题。共建理事会秉持“民需我应”的理念,精准对接居民需求。通过线上“居民反馈圈”、红色服务队线下走访调研,推动服务向精细化转变。针对“一老一小”分别成立关爱服务队,提供上门陪伴、课业辅导等服务53次;通过“门前三包”与“日巡查、周评比、月考核”机制,动员居民参与日常保洁;健康管理方面,定期开展健康讲座、义诊,并对70户不同年龄段的家庭开展健康倡导与行为干预,通过深耕服务,推动服务模式从粗放治理向精细服务的根本性转变。

立机制固根本,防“长效薄弱”风险。共建理事会依托“红分新治”工作,激励党员、群众通过志愿服务、提出有效建议等方式赚取志愿服务积分到“两新”商户兑换优惠,激发党员群众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热情。同时建立“群众提议-理事会商议-‘两委’审核-群众监督”的闭环工作机制,创新采用“四个筹一点”(政府帮、村组出、能人捐、群众凑)和“四个省一点”(政府统购省、群众投劳省、施工控利省、变废为宝省)方式筹措节约资金,高效推进路灯维修、器材添置等民生实事,确保治理长效化。

如今的大围山社区,苗家吊脚楼旁的健身器材闪着光,双拥广场干干净净,孩子们在新建的滑梯上笑成一团。共建理事会就像个精密的齿轮,把多元力量、精细服务和长效机制紧紧咬合在一起,转出了苗乡彝寨的幸福圈。正如共建理事会理事长保学蓉说的:“治理的密码其实很简单,就是让每个人都觉得,社区是自己的家。”(蒋学圆、李佳、保苏桁,玉屏镇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