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联盟>

昆明学院暑期推普实践圆满收官 青春力量架起语言与文化之桥

时间:2025-09-04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炎炎夏日里,云南村寨间回荡着朗朗读书声、欢快歌舞声与阵阵欢笑声。近日,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昆明学院)组织的多支“推普助力乡村振兴”重点团队,圆满完成暑期社会实践任务,从怒江、普洱、红河三地顺利归来。这个夏天,队员们将课堂搬进咖啡基地、大榕树下与哈尼梯田间,让普通话推广与乡村振兴在实践中深度融合,以青春脚步丈量边疆大地,用实际行动传递语言力量。

在普洱,推普与非遗碰撞出别样火花。昆明学院“云普之声,娜允薪火”服务队走进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娜允镇,创新探索“推普+文化场景+数字赋能”新模式。作为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傣族古镇,娜允镇非遗资源丰富,却面临“传承断代”的现实挑战。为此,队员们深入村寨寻访非遗传承人,在大榕树下开设金水漏印体验课堂,组织马鹿舞展演与故事宣讲赛,让非遗在语言交流中焕发新生;同时,团队拍摄非遗主题纪录片,并开通短视频账号上线相关内容,助力娜允非遗借助数字平台走出云南、走向全国。

在怒江,推普成为产业链条的“点亮者”。“语你同行,咖尝果香”服务队将实践课堂直接设在泸水市的咖啡基地与加工厂。队员们在调研中发现,当地咖啡品质优良,却因知名度不足“养在深闺人未识”。针对这一问题,他们联合当地企业开展10小时直播带货,成功将“怒小咖”推向全国市场;此外,还为村民带来咖啡专业知识、线上销售技巧及 AI应用培训,推动数字化理念与“一村一品”建设深度结合,让普通话推广成为产业发展的有力助推器。

在红河,推普为文化交融搭建桥梁。“云岭匠‘薪’推普小队”抵达元阳县哈尼梯田周边村寨,通过歌舞表演、互动游戏等沉浸式形式,帮助村民提升普通话应用能力;同时结合时代发展脉络,生动讲述聂耳精神,让红色文化在村寨落地生根。队员们还专程拜访非遗传承人,将哈尼族古歌、傣族制陶技艺融入推普课堂,既有效推广了国家通用语,又进一步加深了村民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与热爱。

从普洱娜允的非遗课堂,到怒江峡谷的咖啡直播,再到红河元阳的梯田村寨,昆明学院学子以青春之名,将普通话推广与乡村振兴的多元需求紧密衔接。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昆明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依托基地优势,组织昆院学子深耕边疆乡村,用语言架起发展之桥、文化之桥、同心之桥,为乡村振兴与民族团结持续贡献青春力量。(张津、卢珺)

【责任编辑:君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