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门关税务局:“税力量”赋能特色农业发展新业态
悠悠“低空翼”,掠过田野村舍,织就振兴新篇;盈盈“葡萄串”,缀满枝间甜香,串起农忙希望;颗颗“冬枣红”,挂满枝头饱满,载着丰收期盼。近年来,国家税务总局铁门关税务局主动引导各类经营主体依法依规经营,全方位防范涉税风险,共同书写乡村振兴与税收共治的生动实践。
合规加码无人机 低空经济“展翅”起
“3号、5号、9号,请注意!现在喷施叶面肥,请加大水量,调整无人机的高度,以免气流吹落红枣,造成损失。”8月8日,三十七团的一片枣园里,3架无人机正在喷施叶面肥。铁门关市蜂鸟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三十七团三连职工石建辉手持对讲机,对员工们下达指令。
三十七团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农业是该团的支柱产业。在2024年之前,无人机植保业务几乎是一片空白。
为助力精准植保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铁门关税务局依托税收大数据匹配企业需求,优化涉税服务,政策辅导团队针对发票开具等事项开展网格化辅导,助力低空经济合规发展。
“合规经营、依法纳税是我们健康发展的关键。税务干部常常上门解读热点涉税政策,梳理风险点,避免‘小隐患’酿成‘大风险’,切实提升了我们的涉税合规管理水平。”铁门关市蜂鸟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石建辉表示,“后续公司将依托团场资源,在创新中谋发展,提升产业效能,推动农民增收与乡村共富。”
合规引导强根基 品质农业增底气
二十九团园一连的设施大棚里,一串串晶莹葡萄挂满藤蔓,职工李祖国正忙着采摘装运。谁能想到,如今的这位“葡萄专家”,6年前还是农业“门外汉”,两年钻研让他从“小白”成长为精通栽培的“土专家”。
如今,李祖国的7座大棚采用全流程有机种植,以豆饼、棉饼为有机肥,靠防虫网物理防虫,葡萄上市前自费做农残检测。这份执着让他的有机葡萄糖度超20度,果香浓郁、口感清甜,部分品种每公斤售价达100元,本地热销且远销疆外。
为助力葡萄产业稳健发展,铁门关税务局聚焦有机农业发展需求,上门辅导企业规范财务核算,精准推送农产品初加工免征增值税、农业生产资料税收减免等政策,将普法宣传与合规经营指导融入日常服务。针对其自费农残检测、有机肥采购等成本支出,指导准确归集扣除项目,确保税收优惠应享尽享。
从生意人到新农人,从“门外汉”到“土专家”,李祖国的转型故事正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动写照。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税务蓝始终与乡村发展同频共振,共同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美画卷。
风控护航防风险 特色产业稳前行
八月的新疆,瓜果飘香。在二十二团和静百果园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大棚冬枣种植基地,一片繁忙而喜悦的景象映入眼帘——成熟的冬枣挂满枝头,社员张珊穿梭在自家大棚里,精心采摘着果实,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张珊种植的冬枣,正是当地赫赫有名的“西域冰糖枣”。二十二团坐落于风景秀丽的焉耆盆地,这里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土壤中富含珍贵的硒元素,更有冰川雪水自天山潺潺流淌而下,为冬枣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这些年,税收优惠政策与风险防范辅导,帮助我们省钱更新设备、规避风险。生产规模随之扩大,冬枣品质也稳步提升。”和静百果园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贺智光介绍,“冬枣经层层筛选后销往江浙沪和广州等地,总产值可超200万元。”
为保障合作社及社员稳健发展,铁门关税务局运用税收大数据开展风险扫描,针对农产品销售开票不规范、成本核算不细致等潜在风险,指导合作社建立健全财务台账,规范农产品种植、采摘、销售全流程的涉税资料留存,让“西域冰糖枣”的甜蜜财富在合规轨道上持续增值。
下一步,铁门关税务局将持续紧扣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加大涉农税惠政策的宣传和落实力度,以合规经营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服务农业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努力书写更有温度的“税务答卷”。(龚亭亭、贾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