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慢梗阻” 塔城政务服务悄然升级
截至7月,塔城地区政府投资类项目、一般社会投资项目审批申请材料减少43%、跑腿次数减少85%;12345“接诉即办”群众满意率达99.8%;“一起益企”接诉即办工作质效位列全疆第一;巴克图口岸“公路口岸+属地直通”通关时间由3至4小时压缩至10分钟以内……这些发生在塔城地区的真实变化,看似寻常却藏着政务服务的悄然升级。
当一个个“麻烦事、慢差事”变得高效顺畅,背后是怎样的机制创新让便利真正走进群众和企业的日常?
创新机制破梗阻
塔城地区政务服务与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工作人员为群众办理业务。马合巴勒·木尔扎汗摄
“昨天上午签的土地合同,今天上午就拿到证了,24小时!”近日,新疆嘉麦禾国际贸易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孟惠芳从塔城地、市政务服务大厅走出时,手里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还带着打印机余温。她特意拍下证书日期发朋友圈感慨“塔城速度,真快”。
而这份“快”的背后,是从过去58天的审批周期到如今24小时的惊人跨越。
在区域发展浪潮中,政务服务效能与工作推进速度早已成为衡量地区竞争力的核心标尺。
作为西北五省区唯一的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塔城肩负着推动边疆高质量发展、深化沿边开放的重大使命,但曾经的发展进程中,却被一系列“慢”与“堵”的问题绊住脚步。
通过前期深入的营商环境调研,塔城地区梳理出一系列亟待破解的痛点:审批服务流程和跨部门协同方面还存在一些需要优化的地方,部分事项办理中,材料报送的协同性、项目推进的顺畅度有待进一步提升;群众的急难愁盼,诉求响应的及时性和办理效能还有提升空间。
干部队伍在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的意识和行动上还需要进一步强化,以更好契合沿边开发开放的迫切需求。从发展实效看,当前全疆招商引资氛围日益浓厚,塔城2024年经营主体增长态势与周边区域相比还有差距,政策的优势潜力仍需通过更有力的举措来充分释放。
正是看清了这些层层嵌套的发展症结,塔城深刻认识到:唯有打破体制机制障碍,重塑政务服务流程,才能让企业轻装上阵、群众办事舒心。
“塔通办”与“塔快干”服务品牌应运而生——“塔通办”聚焦“办事通”,打破部门壁垒与数据孤岛,让“多头跑”变“一网通”;“塔快干”着眼“效率快”,强调快速响应落实,让政策红利加速转化为发展实效。二者相辅相成,成为以政务改革破解瓶颈、以作风转变激活动力的关键抓手。
面对多重现实挑战,2025年2月,“实干争先年”主题活动应势启动,以“树正气、有情怀、敢担当、能扛活”为标尺,一场刀刃向内的作风革命就此掀起,为塔城在沿边开放赛道上加速前行注入强劲动力。
通办集成畅服务
7月30日,沙湾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干部与沙湾市盛泽畜牧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指导餐饮店应用沙湾大盘鸡质量追溯系统。特来克·木哈买提江摄
近日,沙湾市沙湾大盘鸡旗舰店的餐桌上多了一道“科技风景”——顾客扫码即可查看食材鸡的养殖饲料、运动步数、屠宰日期,甚至可以实时观看养殖场动态。这一可溯源大盘鸡的上市,背后是沙湾市盛泽畜牧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第三方打造的质量追溯系统。
该系统依托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实现从养殖到餐桌的全链条追溯。但项目初期曾面临多部门协调、数据获取等难题。
“互联网域名备案以往需要3个月时间,但这次一个星期就解决了。政府还帮我们协调了市场监管局、农业农村局、文旅局、网信办等部门提供了数据支撑,为我们平台的研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沙湾市盛泽畜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焦文才说,平台的应用比预计快了近半年时间。
目前,已有6家餐饮商户、4家养殖主体接入系统,8000余只土鸡戴上溯源脚环,3万余只雏鸡建立溯源档案,客流量显著增长。
这只是塔城地区优化营商环境的缩影。
今年5月,全疆首个实现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平台“塔通办”运行,该平台整合金融、司法等21家专业服务机构入驻中心,设置“企业基层服务专区”,为企业提供“一窗受理、后台审批、统一发证”一站式服务,累计服务企业超300家,为企业和群众办理事项7000余件次。
同时,探索建立“提前介入+主动上门+一次办服务”机制,组建“上门服务团队”,实现企业办理业务“零跑腿”,活动惠及中小微企业1600余家。推广“塔通办”惠企政策平台,实现政策精准匹配和“免申即享”,为32家企业定制“一企一策”专属服务方案。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鑫龙源建材有限公司的经历更具代表性。因矿山季节性停产,复工申请未通过,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委社会工作部联合应急管理局成立专项帮扶小组,以“一次上门、全程跟进”模式指导企业完成前置工作。5月21日,多部门联合验收当场通过审批,企业顺利复产。
这样的服务在塔城已成常态。今年4月起,塔城地区政务服务与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推行“午休办”“周末不打烊”等“延时服务”“预约服务”,满足企业和群众在非工作时间的紧急办事需求。针对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提供全程帮办代办服务。目前,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率已达87%,事项时限压减率达40%,办事平均跑动次数降低至1次;今年以来累计接听来电4.97万通,接通率100%,办结率98.05%,回访满意率99.8%。
快干提速见实效
塔城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正在进行扫码检查。马合巴勒·木尔扎汗摄
在巴克图口岸查验场,货车司机张阳的手机计时器定格在“9分58秒”。“这是从排队到通关的全流程时间。”他晃着手机里的记录,“去年这时候,最少得等3小时。”
在裕民县12345热线办公室,大屏幕上诉求办理进度实时滚动:“噪音扰民”工单1小时内转办环保局,“房产证办理”问题24小时内由住建局核实。“我们定下1小时响应、24小时核实、3天办结规矩,复杂问题成立专班盯着办。” 12345热线负责人王珍山说,如今,工单平均办理时长较去年缩短50%以上。
效率提升不止于民生服务。今年,塔城地区项目集中开复工日期较往年提前48天,矿产资源勘探开发项目施工时间提前2个月,重点项目环评、用地审批时间压缩一半以上。“以前跑审批得挨个部门转,现在‘一窗受理’全程跟进,项目落地速度肉眼可见。”新疆瑞蜂源蜂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发强感慨道。
市场监管领域同样跑出快速度。塔城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为8.7万经营主体赋“电子身份证”,扫码检查耗时从40分钟压缩至15分钟,企业迎检负担减轻62.5%。“少了纸质材料堆成山,多了手机扫码即查,我们能专心搞经营了。”商户李大姐的话道出了众多经营者的心声。
“快办的本质是把‘等审批’变成‘追着办’。”塔城地区政务服务与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党组书记、主任黄俊立指着大厅电子屏,上面滚动着各部门审批时效排名,“每个数据都关联具体经办人,慢了会被约谈,快了能评‘快干之星’。”截至7月,全地区已选树“快干之星”“通办榜样”51个,通报9起“慢作为”案例。
效率革命正转化为发展动能。1至6月,塔城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48%,位列全疆第二;新能源产业加速跃升,新增并网规模110万千瓦,完成投资85.38亿元,同比增长2.34倍。
从口岸通关的“十分钟”到项目审批的“加速跑”,从热线响应的“小时级”到企业迎检的“轻量化”,塔城地区用一个个具体而微的效率提升,编织出优化营商环境的加速网络。这种“快”,既是服务理念的转变,更是制度创新的成果,正让塔城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越跑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