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联盟>

以教育之变回应社会关切——寻甸县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纪实

时间:2025-08-19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教育是一座城市持续发展的基石,也是衡量民生幸福指数的标尺。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全面普及”到“优质均衡”,从“一个都不能少”到“家门口的好学校”,从高考成绩落后到跻身全市郊县区前列。短短3年内,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县以迅猛的发展势头探索出了一条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回应了全县 57.8万各族群众对优质教育的热切期盼。

破茧振翅,重塑教育信心

曾经,寻甸县教育面临优质生源流失、社会信心缺失、教师动力迷失等问题,为进一步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寻甸县对“教育痼疾”下猛药,把教育作为最基本的民生谋划推进。

谋局布篇,把牢方向,在“真”上下功夫、在“实”上做文章,压实县委书记统筹抓、乡镇党委书记协同抓、村社党组织书记直接抓的“三级书记”抓教育联动责任,形成纵向贯通、横向联通的责任链条。围绕“12556”发展思路,紧盯教育高质量发展这一目标,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和“五育并举”这一根本指南,建强教育行政管理、校(园)长、教研员、班主任、教师五支队伍,深化课程教学、教师管理、办学方式、奖惩机制、教育评价五项机制改革,抓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民办教育等六类教育,以强劲行动力激发教育高质量发展。

制定《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关于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2023—2027年)》《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干部队伍“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活动实施方案》三项机制,细化全面育人、资源配置、教育管理等7项指标任务,形成27个项目清单,通过强化考核、教师培养、落实奖惩等举措,推动形成“优良师生回归、各界信心倍增、育人氛围浓厚”三个转变。

坚持“紧财政”办“大教育”,对教育投入力度不减、向教师队伍倾斜的政策不变。三年来,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奖励学校和教师,投入3.54亿余元用于学校校舍维修改造、义务教育学校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职业教育校舍提升、公办幼儿园建设等项目,促进全县教育事业均衡发展。

惟其艰难,更显勇毅。全县上下“倒计时”发展教育的责任感所带来的强大动力,浓墨重彩的书写了寻甸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奋进之笔”,交出了可喜成绩:全县中高考成绩连续三年大幅攀升,今年高考中600分及以上32人,较上年增加9人,1人考入清华大学,3人考入北京大学,实现近五年“清北”录取“零”的突破。特控线上线571人,较上年增加166人,上线率69.98%,较上年提升47.11个百分点。本科上线2001人,上线率74.03%,较上年提升19.9个百分点,高分段人数与整体上线人数实现“双突破”,跻身全市郊县区前列。中考600分及以上1250人,普通高中录取最低控制线485分,较上年提升5分,在全市郊县区仅低于安宁市。小升初学业水平测试优秀率69.12%,较上年提升8.8个百分点。

淬剑砺锋,深耕教学技艺

重教必先重师,强教必先强师。三年来,寻甸县从“提教师政治素养、优教师业务素质、强教师综合本领”出发,以教师技能比武、业务测试、课堂诊断为抓手,锤炼教师专业素养。

以“当好排头兵”大竞赛为抓手,在普通高中学校开通“校园安全稳定”“教师能力素养”“课堂教学改革”“教育教学质量”4条赛道,通过“教师比技能、班级比提升、学生比进步、学校比排名、工作比特色”等“五个比”,营造比学赶超浓厚氛围。由县教育体育局牵头,每月深入学校通过听课评课、磨课研课、座谈研讨等方式开展教学视导和课堂教学诊断。围绕“差距怎么看”“发展怎么办”“工作怎么干”,每年举办2次教师技能比武、1次课堂教学竞赛,让广大教师在比武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整体提升全县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不断深化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建立健全教师编制和岗位动态管理机制,加大城区优质学校与乡村学校、薄弱学校之间的师资双向交流力度。持续加强教师培训培养,构建管理干部、新入职教师、薄弱学科教师、中青年教师、骨干教师、教学名师、班主任等分类别、分层次、分岗位的培训体系,搭建“教、学、研、赛”四位一体、“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师培养模式,以五年为一周期,教师全员培训不少于360学时。实施“青蓝工程”“新老挂钩”“以能带新”,通过“结对帮带”缩短青年教师的成长周期。补齐师资队伍学科短板,通过“引才”“育才”“头雁”“帮带”行动,不断培育优质师资。

深入实施“三名”工程,先后引进名师8名、银龄讲师5名、名校长3名,组建37个名师工作室(其中省级名师工作室1个、市级名师工作室1个、县级名师工作室35个)、名校长工作室2个、名班主任工作室3个,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寻甸,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正在形成,并用智慧和汗水开创全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局面。

筑笕修渠,汇融源头活水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推动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努力让孩子们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持续加大学前教育投入,确保公办学位供给充裕。目前,县幼儿园晋升为一级一等幼儿园,南城园、北观园先后开办,规划建设东城园,推动形成东西南北中“五位一体”学前教育布局,全面化解学龄前儿童入园远、入公难等问题。

围绕“高质量”这一核心,充分借势、借智、借力,不断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激发教育发展新动能,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抢抓东西部协作、中央单位定点帮扶机遇,充分利用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市普陀区教育资源,通过学校结对帮扶、教师跟岗学习、干部异地培训、邀请专家指导、信息资源共享等方式,学习上海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等课题研究,不断探索适合寻甸县的教育发展新路径。

持续深化“1+N”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组建6个基础教育集团,通过强校带弱校、一校带多校、一长带多长、一师带多师等办法,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实现整体办学质量全面提升。引进昆明市第三中学、昆明市外国语学校,通过先进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的注入,赋能寻甸教育改革发展。依托成都七中开展网络教学,推动寻甸与先进发达地区教育接轨。经过三年的探索实践,有效打通了课程共建、师资交流、科研互通等多项“界限篱笆”,实现了从“资源相通、人员相融、理念相合”向“能力共建、价值共升、目标共赢”的转变。

坚持五育融合发展,着力在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文化知识素养、社会实践教育等方面狠下功夫,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培育时代新人。开设大思政、前沿导览、思维拓展等课程,筑牢思想根基,抬升发展标尺线。坚持党管教育,抓实派驻第一书记开展一次党课讲授、一次组织生活、一次专题调研、一次质量分析、一次交流谈心,一次集体研课等“六个一”行动,力促教育质量有效提升。

春风浩荡满目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寻甸县将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更大的格局、更高的追求,凝聚大抓教育、抓好教育的思想共识,汇聚办好教育、提升质量的磅礴力量,继续书写让人民满意、让学生出彩的教育答卷,推动教育事业破茧蝶变高质量发展。(姜定平、寻甸县委组织部供稿)

【责任编辑:君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