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以来,于田县持续高温,昆仑山高海拔山区冰川加速融化,克里雅河水量显著增大。水利工作者开闸放水,为周边天然胡杨林“解渴”。截至8月5日,生态补水已达一定规模,计划9月底前完成16.8万亩胡杨林、柽柳补水工作。于田县已连续10年开展夏季引洪补水,新建拦洪坝等设施,64名公益林管护人员和2000多名生态护林员奋战一线,引洪灌溉工作将持续到9月。
于田县辖区公益林总面积126.52万亩,其中国家级公益林106.26万亩,地方公益林20.26万亩。近年来,随着公益林抚育、引洪灌溉、森林防火等生态修复工作推进,人工林长势优化,胡杨林重现生机,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屏障作用凸显。
护林员在撒种红柳种子。热孜宛古丽•麦麦提江摄
“于田县国家级公益林总面积106.26万亩,今年计划灌溉20万亩,截至今天已灌溉面积 7万余亩,目前有 64名公益林管护人员奋战在一线,在河道巡护、引洪灌溉、登记进水量、撒播胡杨林和柽柳种子,确保引洪灌溉工作能够安全、平稳、有序进行。”于田县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说道。
护林员在撒种红柳种子。麦尔阿巴•麦麦提敏摄
8月4日,在于田县喀拉克尔乡沙漠胡杨林,护林员们忙着给洪水区域撒播胡杨林、柽柳种子。目前,这16.8万亩天然胡杨林已开启大规模引洪灌溉,同时已撒播200公斤胡杨种子和200公斤柽柳种子,撒播工作仍在持续。这一系列举措改善了胡杨林生态环境,提升了防沙治沙效果。
今年于田县生态输水工作7月初启动,覆盖全县16.8万亩国家级公益林区域,达里雅布依乡、奥依托格拉克乡、喀拉克尔乡、兰干博孜亚农场、希吾勒乡等乡镇的沙漠胡杨林受益。预计9月10日左右结束。
近期,于田县昆仑山区雨量充沛,县林草局针对引洪灌溉的引水地点、需水量等问题,与水利局积极对接,抢抓洪水期,提前开沟引水,浇灌克里雅河道两侧较远的胡杨林。采用机械围堵堤坝分区域浇灌,人跟水走避免分水不均,还利用无人机监控水头,科学调度机械和人员,确保大面积灌溉,为野生胡杨林积蓄营养。
“我们每天都在林子里巡查,看着洪水慢慢滋润着胡杨林,心里特别踏实。播撒种子也是为了能让这片林子更茂盛,以后会有更多的鸟儿和动物来这里安家。”护林员依司码仪力 •阿布都热合曼说。
正在进行补水的胡杨林。阿不都拉•买买提明摄
近年来,于田县在防沙治沙和生态保护上持续发力,利用洪水期对天然胡杨林等公益林引洪灌溉,辅以人工播撒树种、围栏封育等措施,遏制了胡杨林因缺水后退的趋势。随着生态环境改善,动物活动增多,流域生态系统保护成效显著。这一系列举措提升了于田生态环境质量,带动了沙产业发展,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热孜宛古丽•麦麦提江、阿不都拉•买买提明、麦尔阿巴•麦麦提敏)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