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时期,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县以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健全“机制链”、建强“宣防链”、锻造“行动链”,构筑起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铜墙铁壁。
健全“机制链”,织密三级联动防护网。建立“1+88+N”应急救援体系,县委组织部联合县应急管理局党委“一体化”开展应急救援队伍建立、管理和应急救援演练等工作,在县、乡、村三级精心选派年龄在20至40岁的高素质、业务强、身体素质好的1600余名党员组建88支党员应急救援先锋队。同时构建县、乡、村(组)三级联动责任体系和“领导干部+党员+群众”机制,厘清各级应急先锋队工作职责、流程,形成层层负责的制度体系,促进各乡镇、各部门上下协同、联防联动,确保灾害来临时能够迅速响应,切实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建强“宣防链”,筑牢应急安全屏障。坚持“线上+线下”协同发力,线上用好用活乡村“大喇叭”、微信公众号、LED24小时播报等平台播报应急救援相关知识。线下组织党员应急救援先锋队深入基层,以“火塘会”“院坝会”为阵地,采用“汉语+少数民族语言”双语解读应急救援、防汛救灾等相关内容,普及防灾避险与逃生自救知识36场次,累计发放宣传资料超20000份。聚焦宣传盲区精准发力,针对独居老人、残疾人等困难群体专项开展“必访行动”,确保应急宣传无死角,切实提升群众应急救援知识储备和自救互救能力。采取预防先行保障安全的措施,聚焦风险源头治理,对12座水库、4条中小河流、145个地质灾害监测点、57个山洪灾害危险点、145处地灾隐患点开展网格化排查,严格实行“一点多员”责任捆绑,通过“日常巡检+专项督查+智能监测”动态管控,推动隐患销号清零,坚决守牢安全底线。
锻造“行动链”,践行全员防灾使命。常态化开展地灾防治、防汛等培训演练100余次,累计组织全县716个自然村2.83万人进行转移避险演练,应急广播管理使用能力提升培训300余人次,联合河口县、马关县开展防汛联动应急演练,提升区域联防能力,切实增强群众防灾避险意识和逃生自救能力。严格落实“1262”精细化预报预警与应急响应联动机制,持续巩固屏边县“深夜叫醒、全员行动、果断处置”的防汛应急机制,在发布暴雨橙色预警,暴雨红色预警时,或者面对突发险情,实时通过农村应急广播滚动播报预警信息,及时把睡着的群众叫醒,提醒群众做好防灾避险准备。今年来,启动防汛Ⅳ响应2次,转移群众48人次,成功处置险情16起,未发生人员伤亡,强降雨防范应对工作获州防指通报表扬5次,有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红色堤坝”,建立起牢固的人民防线。(朱玺燊、徐云伟、屏边县委组织部供稿)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