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银龄智慧助力边疆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5-08-05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佚名

在云南省红河州13个边境乡镇的49个抵边村寨,126名银发人才正以“退休不褪色”的担当,践行着兴边富民的使命。红河州以《贯彻落实〈发挥“云岭银发”人才作用推进兴边富民行动的十条措施〉重点任务清单》为纲领,构建起“政策引领+精准帮扶”工作体系,通过建立银发人才库、搭建实践平台、完善服务机制,让“银发智慧”成为助力边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精准调研绘就发展蓝图

2025年3月,红河州委老干部局组织州级老领导及银发人才赴河口、屏边开展“走边关、看变化、话发展、献良策”专题调研。老领导、老专家们先后到河口县城郊村八条半小组、北山能投货场、跨境电商物流产业园、南溪河联检大楼和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以及屏边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产业集聚区等地调研学习。结合实地调研、座谈交流和丰富经验,提出了用好国家支持政策、高质量建设对外开放平台、加强交通物流建设、强化周边交流合作、理顺体制机制方面相关意见建议48条。老领导、老专家在调研中还认真听取并收集整理了12条河口县困难清单及帮扶需求,切实为河口县乃至全州开放发展献智出力。今年以来,全州范围内开展“学回信精神•助改革发展”专题调研,全州组建16支帮扶队伍深入到抵边乡村(社区)开展帮扶。自2024年以来,银发专家通过实地走访13个乡镇、49个村(社区),根据帮扶需求,形成《“红河银发”助力兴边富民工作抵边村(社区)情况汇编》,这种“调研-反馈-落实”的闭环机制,确保帮扶措施精准对接发展需求。

政策宣讲筑牢思想根基

针对边境群众政策理解难点,绿春县打造“东仰银发先锋讲堂”品牌,将课堂设在院坝、火塘边,用“双语宣讲+本土案例”模式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老干部们用哈尼语、彝语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陆地国界法》,以“界碑旁的升旗仪式”等鲜活案例,让“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成为边境群众的共识。金平县“五老”宣讲团成员张大国、李德龙等老干部,深入抵边村寨讲述《继承先辈的光荣传统•做共产主义接班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14场。截至2025年5月,全州已建成1支“五老”宣讲总队、13支大队、135支中队、680支小队。他们以界碑党课、院坝会、火塘夜话等形式,开展“接地气、有温度”的宣讲,不断提升边民“主人翁”意识,引导边民自觉守边固边。

科技赋能激活产业动能

“红河银发”产业发展帮扶队队长胡云一行,深入金平等地开展“点对点”技术指导。服务团以产业振兴为突破口,围绕“一县一业”“一村一品”战略,深入绿春、金平、河口县开展科技帮扶,“把脉”水果产业,提出关键技术建议,并为生态旅游项目“开方”,推动农旅融合发展。在绿春县半坡乡,老专家们针对蜂蜜养殖难题,手把手传授“蜂箱改良技术”;在绿春骑马坝乡,老专家教授村民茶叶加工技能。在金平县,老专家服务团成员张荣贵、楚永兴等提出古树茶与中药材融合发展的特色产业方案。金平县银发专家朱贵平带领团队建成蝴蝶展示馆,将大山里的蝴蝶文化带入城市,实现“文化传播+经济收益”双赢,这种“生态+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模式,为边疆特色产业转型提供了新思路。在红河州,共有自然科学类专业技术人员24687名,其中770名科技工作者已从岗位退休。他们奋战在基层一线,将论文写在大地上,为边疆乡村振兴出谋划策。

银龄护苗托起未来希望

针对抵边村寨留守儿童多的现状,红河州启动“银龄护苗”专项行动,构建“思想引领+心理疏导+物资帮扶”立体关爱体系。深入河口县、金平县开展《莫用青春赌明天》《明天会更好》《防范校园欺凌》等主题法治讲座,2000余名学生听讲。在金平建立“金水河口岸五老法律服务点”,开展13期法律宣传,为学生、家长面对面解答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方面的法律问题。州关工委到金平、河口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4场次,惠及400余名青少年;老干部大力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绿春县今年以来累计入户帮扶200余次。许多老干部献爱心,2025年“5.8人道公益日”期间,金平县老干部们自发捐款2.37万元,为留守儿童实现“微心愿”。红河州关工委协调爱心人士捐助善款14.4万元,资助金平10名困境青少年完成学业。这种“物质帮扶+精神关爱”的模式,有效缓解了留守儿童的心理焦虑问题,让青少年在阳光下健康成长。(红河州委老干部局供稿)

(责任编辑: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