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城生产的“塔尔巴哈台”牌手风琴凭借“全球采配件、本地总装”的模式目前已远销中亚,据了解,现如今已接到哈萨克斯坦、俄罗斯500架手风琴的订单,产销两旺态势显著。今年,该研发基地在扩大生产的同时,同步储备组装维修专业人才,通过“文旅 +制造”深度融合,推动中国乐器协会手风琴专业委员会塔城工作室试运营,同时让“中国手风琴之城”持续擦亮,更在跨文化交流中奏响合作共赢新曲。
在中国乐器协会手风琴专业委员会塔城工作室,550平方米的空间被巧妙划分成三大功能区。展示厅内,“塔尔巴哈台”精工制作的手风琴静静陈列,仿佛在诉说着匠人的故事;会客区里,访客试琴的悠扬旋律不时回荡,余音绕梁;维修区,手风琴老师调试琴键的细腻声响隐约传来,充满了专业与专注。
塔城市居民杨女士带着修好的手风琴,脸上满是笑意:“今天拉琴时出了点小毛病,听说这里试运营了,就赶紧把琴送了过来。现在琴修好了,我对参加这次手风琴文化国际艺术节也更有信心了。”
“我不仅是手风琴演奏者,也是塔尔巴哈台乐器有限公司的管理人员,艺术节期间要对中国乐器协会手风琴专业委员会塔城工作室进行正式挂牌。”哈加依甫・也克斯汉介绍道,目前试运行的工作室不仅促使塔城与疆内外各地相关领域专家进一步交流合作,还不断优化手风琴的制作工艺,实现维修、组装、培训、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服务,让“塔尔巴哈台”牌手风琴在市场上备受青睐。
从精密的簧片安装,到细致入微的音色微调,每一台手风琴都要历经23道严苛工序的打磨,才能最终贴上“塔尔巴哈台”的专属标签,承载着匠人们的心血与追求。这些凝聚着匠心的乐器,正计划通过巴克图口岸,跨越国界,走向更广阔的国际舞台。
“我们主要面向新疆和中亚市场,研发不同音色的手风琴。”哈加依甫・也克斯汉说,目前产品在塔城地区和新疆销路极佳,还有不少国外订单。通过研发波音音色的手风琴,既传承了传统手风琴文化,又丰富了手风琴的音乐表现力,推动了手风琴音乐风格的多样化发展。
基地的独特性不仅在于制造,更在于文化融合的深度实践。研发团队与哈萨克斯坦著名演奏家Samgar教授合作,将新疆民歌的灵动、中亚音乐的奔放融入设计,让手风琴成为文化交融的载体。
基地的蓬勃发展还直接带动了塔城的就业。目前已有2名当地青年成为正式技工,学徒吾力加思・赛力克是新疆师范大学键盘专业毕业生,他正在这里系统学习手风琴的组装、维修技艺,同时钻研舞台表演,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在这儿我不仅能继续提升演奏技巧,还能学到舞台表演的能力,以及手风琴组装和维修的知识,让自己对手风琴的理解更加全面,也能为塔城的手风琴文化传承和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吾力加思・赛力克说道。
当哈萨克斯坦民歌《燕子》的旋律从“塔尔巴哈台”手风琴研发基地中流淌而出,中俄建筑风格的穹顶下,不同语言的交谈声与琴声交织成曲,每一道工序都在诉说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每一台手风琴都承载着文化交融的使命。作为第三条亚欧大通道核心节点城市,塔城市正用手风琴成为通行的“桥梁纽带”,音乐正成为比语言更通行的“世界语”。(马静雅、达吾然、于林敏)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