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云南省迪庆州面对就业市场收缩压力,通过创新服务、深化协作、强化保障、支持双创等举措,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稳规模、提质量、增收入。上半年转移就业12多万人,脱贫劳动力转移3.3万人超额完成任务,一季度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2%,工资性收入占比达35.9%。
就业市场遇难题:全球经济下行,沿海用工需求萎缩,省外就业岗位减少,劳动力“外转内”压力剧增,部分务工人员面临回流风险。如何破局?迪庆州先从本地找空间。充分激活零工市场、就业“幸福里”社区及基层站点作用,“线上+线下”齐发力。
上半年,全州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65场、直播带岗20场,覆盖29个乡镇,发布岗位1.67万个,1046人达成就业意向。重点挖掘本地园区企业、乡村振兴项目岗位,推动劳动力就近就业。结合“就业援助月”等活动,走访脱贫劳动力577人,开座谈会15场。
通过心理疏导、法律援助,增强务工人员归属感,有效降低省外就业环境恶化带来的回流风险,9.61万农村劳动力实现县域内就业,占转移就业总人数的79.68%。
同时,省外市场也不放松,创新协作机制稳基本盘。对接省外256家优质企业,联合驻外工作站和人力资源机构,组织化输送1273人赴广东、山东等地。其中,点对点精准输出948人,发送务工专车27辆、专列6车次,安全输送932人,既节约交通成本,又让务工人员稳岗率达89%。
积极开辟新路径,在西藏昌都新设劳务工作站,赴广东、浙江拓岗,与7家机构达成合作意向。上半年,省外转移就业6200人,脱贫人口占3200人。
困难群体是重点,强化帮扶兜底线。聚焦脱贫劳动力、易地搬迁群众,落实“四个不摘”,确保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至少1人就业。
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5091个,帮助0.6万易地搬迁劳动力就业,465人在帮扶车间上岗。建成4个零工市场、3个就业“幸福里社区”,打造 4个劳务品牌,实现公共就业服务全覆盖。
资金保障给力,争取中央就业补助资金10974万元,创新“以效定补”,精准兑现补贴1744.84万元。1-4月,脱贫人口务工收入达1.12亿元,有效抵御就业收缩冲击。
提升能力是关键,培育动能促长远。针对岗位技能要求提高的趋势,强化技能培训,实施“创业云南”行动。上半年,举办创业培训10期,286人参与,扶持创业项目146个,带动363人就业,发放创业贷款3614万元。
盘活闲置资产建创业孵化基地,为返乡创业者提供场地减免、培训指导等一站式服务,形成“创业带就业”的良性循环。
探索“农文旅+培训+就业”模式,开展畜禽养殖、菌类加工等实用技能培训3823人次。深化东西部协作,与上海嘉定区合作开展“摄影+美妆”培训,6名学员返乡实现高质量就业。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成功举办,设42个贴合市场需求的赛项,757人参赛,36人获“技术能手”称号,营造技能成才氛围,助力劳动力适应高质量就业需求。
相关负责人表示,迪庆州将持续优化就业服务,既稳当前,又谋长远,让农村劳动力就业更稳定、收入更可观,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歹永聪、云南省迪庆州委政研室、迪庆州人社局供稿)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