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到墨玉县雅瓦乡,沙地中7000亩向日葵迎来了最美时节,金黄的花盘在风中招展,饱满的籽粒正经历灌浆的关键期。这片曾被视作“生命禁区”的沙漠,如今因现代农业的力量焕发新生,向日葵花海成为科技治沙最生动的注脚。
墨玉县地处沙漠边缘,干旱少雨与土地沙化曾是当地发展的“紧箍咒”。传统小麦、玉米种植长期面临减产困境,雅瓦乡的荒漠化问题更突出,产出效益低下让村民们一度愁眉不展。转机始于2020年,阿拉尔市耕耘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兴全在南疆调研时,敏锐捕捉到农业产业的潜力,毅然承包下这片7000亩的沙漠荒地。“不仅要种出作物,更要改好土壤。”带着这份信念,他的团队开启了一场与沙漠的“持久战”。
从“沙进人退”到“沙退人进”,科技创新是破局的关键。五年间,团队将科技深度融入治沙每一环:精准监控土壤墒情与土层断层,让灌溉“按需分配”;应用高效节水滴灌技术,让每一滴水都用在刀刃上;配套土壤改良措施,步步为营改善沙质土壤。“最初种过青贮玉米、棉花,后来发现葵花不仅耐旱,秸秆还能肥田。”刘兴全说,采收后将葵花主枝倒置还田,既能保墒,又能逐年提升土壤肥力,实现了“生态修复+产量提升”的双赢。
治沙的成果,最终要惠及百姓。种植基地落地后,最直接的变化是家门口多了就业岗。雅瓦乡加依铁热克村村民布热比耶木•艾哈提算起了收入账:“在这里干了一年多,每月工资4000多元,离家近还稳定,日子越来越有奔头。”如今,基地周边设立了村民技术学习点,常年为150多名村民提供务工机会,其中20人实现稳定就业。雅瓦乡红星村村民买买提•艾力和艾合买提道出了大家的心声:“既能顾家又能挣钱,这样的好事以前想都不敢想。”
从寸草不生的沙漠,到亩产渐增的良田,再到带动乡村振兴的“助推器”,雅瓦乡的7000亩食葵地,见证了科技治沙的力量,更书写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当金黄的花盘迎着沙漠的阳光摇曳,这片土地上正生长出生态与富民的双重希望。(伊力哈尔•伊力麦尔旦、于素甫•艾尔肯)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