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只能眼睁睁看着患者辗转求医,到独立完成心脏介入手术,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让我们医院心血管内科实现了‘从零到一’的突破,更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精河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齐文明的感慨,道出了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政策为该院带来的显著成效。
技术扎根:从“千里求医”到“大病不出县”
2023年,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政策落地博州,精河县成为试点县。荆门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专家、医学博士作为首批援疆医生进驻精河县人民医院。援疆团队与本地医务人员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制定“手术带教+理论培训+病例研讨”的立体化培养方案。在援疆专家指导下,齐文明带领团队深入学习相关技术,曾一天连续参与13台手术。
2024年12月,托里镇居民哈某突发急性心肌梗死,被紧急送往精河县人民医院。“当时我感觉胸口像被巨石压住,喘不上气,以为自己挺不过去了。”哈某回忆,“到医院后,医生很快就给我做了冠脉支架置入手术,不到一个小时就脱离了生命危险。要是在以前,需要转院才能做手术,那后果不堪设想。”
2023年7月,精河县首例冠脉造影手术成功开展;2024年4月,首例埋藏式复律除颤器(ICD)植入术完成;6月,双腔起搏器植入技术实现突破……短短两年间,医院心血管内科相继掌握7项核心技术,累计完成各类心脏介入手术426例,复杂手术占比达5.72%。
神经中心同样受益显著。通过援疆专家带教,神经中心颅脑手术量逐年提升,开展新技术2项,科室医生均能熟练掌握耳石症手法复位术。脑卒中溶栓DNT时间由2024年的60分钟缩短到如今最快14分钟。2023年以来,实施开颅手术累计27例、脑血管造影45例。
“前期我母亲因突发脑卒中紧急送到医院,不到15分钟就用上了溶栓药,现在恢复得特别好,生活完全能自理。”居民张某感激地说,以前听说脑卒中救治是争分夺秒,没想到咱们县医院现在有这样的救治水平,真是太给力了。
援疆专家还联合本地医生开展“湖北医生流动义诊室”“基层援疆名医工作室”活动,深入乡镇(场)卫生院培训基层医务人员,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托里镇卫生院医生李娟说:“援疆专家每个月都来坐诊、带教,现在我们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管理能力提高不少,乡亲们在镇上就能看好病。”
人才培育:从“单一帮扶”到“梯队建设”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援疆团队始终将本土人才培养作为核心任务。通过建立“援疆专家+骨干医生+青年医师”的三级带教体系,实施“每周小讲课、每月大查房、每季技能考核”机制,推动医疗技术“本土化”传承。精河县人民医院医务科主任毛卫明介绍:“这种系统化的培养模式,让我们的医生成长特别快,现在很多本土医生都能独当一面了。”
2023年以来,援疆团队同步带动全院12个临床科室开展新技术35项,填补空白20项,培养本土学科带头人16名、骨干人才27名。心血管内科主任齐文明在援疆专家高启军的悉心指导下,成长为能够独立完成介入手术的业务骨干。“跟着专家学了两年,如今复杂的心脏介入手术也能参与了。”齐文明自豪地说。
通过长期援疆+柔性引才+银龄计划,结合县域内发病率排位,精河县人民医院柔性引进疆内外专家19名,其中博士6名,占比32%;硕士研究生2人,占比11%;副高级及以上职称13人,占比68%。2023年以来,医院先后选派41名专业技术人员赴湖北进修培训。
此外,援疆团队还促成精河县人民医院与襄阳市中心医院、荆门市中心医院建立“远程会诊绿色通道”。2023年以来,通过每周视频会诊、疑难病例讨论等方式,累计为294名患者提供跨区域诊疗服务。
今年6月,八家户农场职工吐某突发妇科疾病,情况复杂现场难以确诊。精河县人民医院通过远程会诊联合荆门市中心医院专家,确定了诊疗方案。吐某的家人激动地说:“还想着去乌鲁木齐看病,没想到通过远程会诊就解决了问题,真是太方便了。”
精河县人民医院还与多家医院建立协作关系,挂牌成立相关工作室和中心及专科联盟。精河县人民医院党委委员、精河县中医医院院长陈光利说:“通过这些合作,我们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极大地提升了医院的诊疗能力和服务水平。”
服务升级:从“医疗救治”到“健康守护”
依托组团式援疆资源,精河县人民医院不仅实现技术突破,更推动服务模式全方位升级。通过与襄阳市中心医院建立内分泌科专科联盟,筹备在高血压内分泌科开设“慢病门诊”,通过整合慢性病管理资源,逐步构建一体化服务模式,推动“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管理为中心”转变。
“我患糖尿病十几年,通过慢性病门诊,医生定期测血糖、调药,还教我饮食、运动知识,血糖控制得比以前好多了。”居民王某说。
援疆团队还通过多种方式开展义诊和健康科普宣教,设置早癌早筛门诊,促进癌症防治关口前移。居民张某说:“去年精河县人民医院专家到社区义诊,我做了消化道肿瘤筛查,查出问题后及时进行了手术,现在恢复得很好。”
2025年3月,精河县人民医院医疗团队在门诊成功救治一名心搏骤停患者,抢救过程的视频《生死5分钟》,累计播放量突破1800万人次,成为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成效的生动注脚。
参与抢救的医生刘寒清回忆说:“当时情况特别紧急,但我们团队配合默契,有条不紊地抢救,最终挽回生命。这得益于援疆专家教给我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也体现了医院整体急救水平的提升。”
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如同一座桥梁,将内地优质医疗资源引入新疆。精河县人民医院正以援疆力量为支点,持续提升综合服务能力,让更多边疆群众共享医疗惠民成果。(张健霆、海珍)
(责任编辑:沈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