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红河州屏边县和平镇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将“一老一小”服务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础性工程,聚焦农村养老托育存在的资源分散、力量短缺、基础薄弱等现实困难,在组织领导、活动阵地、领航项目等方面发力,为“一老一小”编织幸福网。
强化组织领导,为“一老一小”强保障。创新构建“三联三保”服务体系,为全镇395名留守老人儿童织密关爱保障网。推行“联户包保”模式,1名结对党员定期走访,开展政策宣传、心理疏导及帮扶慰问等服务,1名“亲朋”协助“白天看门、晚上看灯”的日常看护,累计走访895人次,及时处置5起紧急就医。开展“联心照料”行动,组织党员带头亮身份践承诺,整合镇域内村医、电工、理发师等乡土人才,组建“红色志愿队”,提供代购药品、上门理发、水电维修、收家治家等便民服务200余次,惠及1800余人次。建立“联动保障”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综合研判留守群体生活状况及家庭经济条件,精准将56名困境群体纳入政策兜底,实现应保尽保。
强化阵地建设,为“一老一小”增实效。坚持“空间盘活+功能升级+服务融合”思路,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等阵地资源,打造“一老一小”关爱服务圈。一方面,针对留守儿童假期看护需求,组建“党员+大学生”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假期托管班”服务。设置防溺水安全教育、阅读打卡及“一对一”学业辅导等特色课程,累计开办6期50天,服务留守儿童864人次。另一方面,整合多部门资源增设健康小屋、科普课堂、阅读角等“一老一小”共享区,将安全教育、医疗巡诊、文娱活动等服务有机整合,让老人和儿童在同一空间享受跨代服务,既节约资源又增进代际交流。目前已开展“健康义诊”“家长夜校”“科普大篷车”等活动23场,服务留守老人儿童1000余人次。
强化领航项目,为“一老一小”谋长远。以招小商建设“家门口的务工车间”为抓手,大力抓好家门口就业。通过引进屏边木森木材加工厂、合盛中药材开发红河有限公司等企业,建成“家门口的务工车间”,带动200余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有效缓解留守儿童、老人管护难题。同时,持续加大创业贷款宣传力度,以“创业带动就业”,今年以来,为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发放创业贷款22笔共700万元。针对“无法离乡、无力增收、无业可扶”人群,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367个,发放补助352.32万元,人均增收9600元,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为“一老一小”创造更加稳定的家庭成长环境。(陈煜霄、和平镇人民政府供稿)
(责任编辑:曹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