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边县新华乡:三级联动绘就“老安幼乐”新图景

时间:2025-07-29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佚名

农村“一老一小”关爱服务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更是关乎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近年来,云南省红河州屏边县新华乡立足乡情,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委举旗定航向、总支摸排护苗早、干部躬行送温暖”三级联动效能,探索构建起组织严密、措施精准、关爱温暖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让“夕阳红”安享晚年,“朝阳红”茁壮成长。

党委举旗定航向,立稳关爱“主心骨”。始终将“一老一小”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作为检验执政能力和为民初心的“试金石”。组织有力抓到底。成立由主要领导挂帅的关心留守儿童、困境儿童专项领导小组,召开全乡工作部署会、培训会、挂联走访会4次,确保关爱工作推进有方向、落实有抓手。资源整合聚合力。以党委为核心画好 “关爱同心圆”,统筹协调党群服务中心、妇联、卫生院、学校等力量,积极引导爱心企业、挂联单位加入关爱阵营,2025年联合开展“走访关爱行动”895次,共关爱帮扶500余人次,发放物资及慰问金7.5万元,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强大工作合力。阵地升级优服务。依托9个留守儿童之家和2名专业心理教师,常态开展心理疏导、集体生日会等暖心活动,创新设立视频通话室,架起留守儿童跨越千里的亲情桥梁。精心制定“七彩假期·筑梦成长”方案,构建“学业辅导+兴趣培养+社会实践”三维成长空间,精准破解暑期孩子“看护难”的困扰,让特殊群体享受到“学业有人管、兴趣有人带、安全有人护”的家门口全托服务。

总支摸排护苗早,撑起关爱“保障伞”。党总支主动担当、靠前作为,确保各项关爱政策精准滴灌到每个需要关爱的孩子身上。精准摸排清底数。组织机关干部、村“两委”、村小组干部对全乡开展“地毯式”全覆盖摸排,协同学校、民政部门,通过“线下走访记录+线上系统比对”双重核验,精准摸排留守儿童405人、困境儿童34人,实现委托监护确认书签订率达100%,为精准施策、分类帮扶与动态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网格管理强责任。构建“乡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三级传导机制,将责任清单细化到“谁走访、谁记录、谁跟进”,动态更新生活状况台账,将“零遗漏、全覆盖”的目标转化为一户一档精准记录、一事一策及时响应的治理日常。载体联动赋新能。整合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公共服务载体,创新融入万寿菊、金边玫瑰加工基地、阿加邑秋收武装革命遗址等特色资源,依据“七彩假期”服务方案,科学打造“核心服务-特色功能-实践体验”三位一体功能空间,开展主题阅读、产业实践、沉浸式红色教育等活动21场次,显著提升服务黏性与育人实效。

干部躬行送温暖,争做关爱“贴心人”。村干部扎根基层、直面群众,坚持把用心用情的日常关怀与温暖入心的温情传递作为打通服务“最后一米”的核心要义。日常走访勤关怀。将“一老一小”纳入常态化走访重点,严格落实留守及困境儿童“周联系”机制,主动上门排忧解难,配合乡卫生院开展入村入校义诊3次,协助完成老人、儿童视力、口腔及营养健康筛查,筑牢健康屏障。假期陪伴显担当。寒暑假期间,村干部深度融入活动全程,协同志愿者参与管理,精心组织各类实践——在“成长加油站”提供课业辅导,在“乡村小匠人”课堂指导黏土创作或种植实践,在“心灵阳光房”通过黏土手工课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并精准保障留守儿童“亲情连线”需求。同时,严格履行安全监管职责,落实“每日晚检”,确保活动全程安全零事故,为儿童假期筑牢坚实守护线。暖心服务传温情。 关爱不仅在于物质帮扶,更在于精神慰藉。村干部在“走访关爱行动”中化身“幸福记录者”,主动为老人拍摄照片,定格幸福瞬间;组织中小学书法班师生开展“笔墨迎春送祝福”活动,将饱含关爱的春联送到老人家中。这些细致入微、充满人情味的服务,让“老有所安、幼有所乐”的暖流充盈心田,让“一老一小”群体“家里家外、校内校外均有人爱、有人管、有人护”。

(责任编辑:曹洋)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