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寻甸县:“四个三”工作法推动教育强县“弯道超车”

时间:2025-07-28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姜定平

近年来,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县把抓教育作为最基本民生来谋划推进,积极探索推行“3333”工作举措,努力在“目标任务、责任压实、队伍建设、教学相长”上实现新突破,及时扭转教育教学成效下滑局面,引领教育快速发展,全县中高考成绩连续三年大幅攀升。

2025年,清华大学录取1人,北京大学录取3人,高考600分以上考生32人,较2023年历史最低点的7人增加25人;特控上线571人,较2024年的405人增加166人;本科上线2001人,较2024年的1924人增加77人,高分段人数与整体上线人数实现“双突破”,跻身全市郊县区前列。

突出高位推动,坚持“三级书记”抓教育

压实县委书记统筹抓、乡镇党委书记协同抓、村社党组织书记具体抓的“三级书记”抓教育联动责任,形成纵向贯通、横向联通的责任链条,将教育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推动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教育投入优先保障、教育问题优先解决。去年以来,县“四班子”全年听取审议、专题研究、专题协商教育工作52次。全县156所中小学全覆盖选派党委领导担任第一书记,并建立“定期听汇报、年底考述职”机制,开展第一书记述职教育工作,由县委书记现场点评,县长带头述职,推动责任落实与问题解决。目前,反馈问题312个,形成整改方案144份,第一书记开展专题调研300余次、食品安全检查700余次、教学质量分析300余次。实施“寻师育人•桃李芬芳”工程,推动党建引领治校育人、书记领读打造书香校园和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等方面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目前,打造“云岭先锋・育人红烛”党建示范校8所,“春城先锋・育人红烛”党建示范校9所,培育“一校一品”党建文化特色校31所。

突出谋篇布局,推动“三项机制”定目标

立足全县教育发展基础,着眼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建立《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关于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2023—2027年)》《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干部队伍“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活动实施方案》三项机制,推动全县教育2023年建机制、有起色,2024年提质量、见成效,2025年大提升、创特色。《实施意见》细化全面育人、资源配置、教育管理等7项指标任务,形成27个项目清单,通过强化考核、教师培养、落实奖惩等举措,真正形成多部门联动、“一盘棋”齐抓教育模式。《行动计划》提出,寻甸县要通过三年努力,从“全面加强学校党建工作”“提升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落实“五育并举”育人体系”等27个方面基本补齐教育领域短板,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并配套制订8个具体实施方案,推动寻甸教育更加公平、更具活力、更高品质、更可持续发展。《活动方案》通过教师“教学技能大比武”,筑基提质、补短扶弱、做优建强,在广大教职工中掀起练技能、强素质、比贡献、创一流的热潮,达到了“以赛代训、以赛促研、以赛提能”的目的,整体提升了全县中小学教师队伍教书育人的能力水平。目前,“教学技能大比武”已举办2期,参赛1万余人次。

突出专业提升,实施“三级帮带”强队伍

直面教学质量不优、办学活力不足等困境,开辟名校领办、高校领研、名师领教三条路径,赋能全县教育改革发展。依托华东师范大学举办寻甸实验班、昆明市外国语学校领办寻甸三中、昆三中托管寻甸民族中学,以“联合教研活动、共享教学资源、支教挂职共举”等方式,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推动高中教育由“分散型”向“紧密型”转型,实现高中办学水平整体提升。借助上海、昆明名校长的经验和智慧,通过“现场亲身指导、分享管理经验、引领教育改革、培养管理人才”等方式,汲取管理精华,优化学校管理体系,提升管理品位。每年遴选3至5期教育管理干部、骨干教师到上海市普陀区、华东师范大学、昆三中、昭通学院跟岗研修,为学校管理者提供更多学习和成长机会,培养更多优秀的管理人才。定期举办管理经验交流活动、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制定科学合理的学校管理策略,引领学校改革创新,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声誉,吸引更多的优质资源和学生。去年以来,已组织跟岗研修298人次,开展教育教学研讨活动25次。发挥昆三中等“名校”骨干教师引领辐射作用,通过“知识和经验传授、学科专业引领、教学研讨与交流、个性化指导和支持”等途径,搭建教师成长的共同体。每学期分学科组织县内名师“送教到校”“送课到班”,开展课堂教学指导和专题研讨,让名师与其他教师进行深度交流互动,提升教学能力,夯实专业素养。去年以来,开展名师“送教到校”170余次。

突出多维培养,开展“三个课程”提素质

优化载体资源、强化数字赋能等举措,不断探索“大思政课”“前沿导览课”“思维拓展课”建设,深入构建全面育人体系。

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举办“思政大讲堂”和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同讲一堂思政课”,引导广大教师坚守政治信仰。用好红军长征柯渡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资源,开发现场教学专题,打造实践育人新范式,推动思政教育“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成立华东师范大学—寻甸县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联合培育实验中心,引进华东师大的学科、师资、科研、教学优势,打造思政课教师培育品牌,全面提升寻甸思政课程建设内涵。以专家教授月度主题导览报告、支教老师思维引领工作坊、大学生思维导学每周送课下乡等活动为契机,开设逻辑思维训练、创新思维培养、发散思维拓展、问题解决能力提升、跨学科融合思考等为主要内容的“思维拓展”课,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升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设“前沿导览”课,及时传递教育资讯和先进教改动态、经验、成果,帮助教师拓宽视野、更新观念,掌握前沿理论、前沿策略、前沿管理、前沿课改等,将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新样态与教育工作相结合,引导广大教师对如何构建学科核心素养的“高效课堂”进行深度思考,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截至目前,已举办“思政大讲堂”8期,开设学生“思维拓展”课22期,教师“前沿导览”课19期。(姜定平、寻甸县委组织部供稿)

(责任编辑: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