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东县农民院士科技服务站:“稻路”越走越宽阔

时间:2025-07-28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云科轩

七月,阳光如火,稻谷飘香,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县的杂交水稻制种又迎来了一年里丰收的季节。走进文进镇孟村水稻制种基地,黄澄澄、金灿灿的稻子铺满田野,制种农户驾驶着收割机,忙忙碌碌正在收获成熟的稻种,脸上溢满丰收的喜悦和幸福。

为什么稻谷这样沉甸金黄?景东县农民院士科技服务站负责人、云南农业大学高级实验师黄大军给出了答案。面色漆黑,鞋裤上泥迹斑斑,像个地地道道的老农,又像个打了胜仗的将军,他把讲台和试验室搬到田间地头,扎根驻站已经172天了。他不无自豪地说,这一切,都离不开农民院士服务站开展一系列科技和科普服务。

2023年5月1日,景东县农民院士科技服务站在文井镇文华村挂牌成立。服务站由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云南农业大学、景东县科学技术协会、景东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云南远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建设,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践行“农民院士”精神,将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贯穿科技服务始终,聚焦云南省“3815”战略发展目标,围绕当地特色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构建“围绕一个产业、遴选一名专家、带领一个团队、服务一批合作社(企业)、推广一批科研成果、带动一批农民致富”的“六个一”科技服务社会模式和“政产学研用”协同机制,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成为面对面提升农民科学素质的科普宣传队。

小小服务站,发挥大作用。建站两年多来,建设以景东县文井镇为核心区的规模化、轻简化水稻良种繁育生产基地5000亩,辐射带动景东县内及一定区域发展上万亩水稻良种繁育生产。探索夏秋滇型水稻种子生产和冬春蔬菜种植水旱轮作模式下“稻+菜”协同发展技术体系,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实现“双减双增”,减少田间落谷保证种子纯度,减少田间有害生物提高产量,增加综合产值利于可持续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建设优质稻旱种新品种育种基地,开展旱地优质稻种质资源创制、新品种筛选鉴定和优质稻旱种基础试验。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和科技培训、科学普及,培养在校学生实践能力和新型职业农民专业技能,提升现代农业生产队伍科学素质,推进科技人员服务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服务站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开展的服务工作内容丰富、亮点频出。开展新技术、新品种引进示范落实落地效果好。先后引进“杂交水稻夏秋制种-冬春蔬菜种植水旱轮作、常规水稻高产高质良种繁育、杂交玉米制种、优质稻旱种”四项新技术示范推广。引进滇型水稻“滇禾优615、滇禾优918、滇禾优801”等20余个新品种进行种子繁育和示范推广。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的社会经济效益佳。在景东县文井镇和景谷县威远镇实施了1.6万余亩水旱轮作夏秋滇型杂交粳稻轻简化制种、3000余亩玉米制种和3000余亩的冬春蔬菜核心示范种植。文井镇滇型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成为云南农业大学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和科研成果展示的重要窗口。开展技术培训和人才培养见实效。建站以来编写滇型杂交粳稻母本机插秧制种技术,滇型杂交粳稻母本直播制种技术,滇型杂交粳稻轻简化制种技术,滇型杂交粳稻制种技术规程,滇型杂交粳稻不育系繁殖技术规程等5本教材,举办培训26期,培训技术人员、农村致富带头人、新型职业农民1756人次。34名本、硕、博学生进入服务站进行毕业论文和课题研究。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见实效。滇型杂交粳稻制种、杂交玉米制种、常规优质籼稻良种繁育和示范推广、水旱轮作冬春蔬菜核心示范种植获得了大面积丰收,三年2.2万余亩的各类生产,种植农户净利润4500余万元。科技服务站种子生产基地在夏秋季节的水稻制种栽秧和授粉去杂阶段、冬春季节蔬菜整地播种移栽阶段的用工高峰期,每天投入劳动力上千人,三年用工总量20余万人,以人均日工资100元计算,农民们在制种基地的务工总收入就达2000多万元,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务工赚钱。不仅生产种植农户、种子企业双赢,同时带动周边村寨农民就近务工,还保证了高质量滇型水稻种子的市场供给。2023年制种产量中等农户戴文菊,滇禾优615制种面积390亩,平均亩产278公斤,净利润97.6万元,加上冬季核心示范种植辣椒的利润,年净利润达百万元以上。2024年制种高产户杨远材,滇禾优615制种面积80亩,平均亩产377公斤,净利润34.2万元,加上冬季核心示范种植辣椒的利润(5000元/亩左右),年净利润达70万元以上。此外,还开展了项目申报和标准制定。参与景东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景东远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申报的“景东县省级水稻种业基地”建设项目,获批省级财政奖补资金1000万元。制定并实施企业标准5项,发表论文4篇,发明专利获得授权1项。

景东县农民院士科技服务站把根深深地扎在农村,应用云南农业大学科技成果和配套技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农业、农村、农民需要什么就服务什么,让农民有盼头,“稻”路宽了、钱包鼓了,惠农富民,推动产业兴旺,为乡村振兴和农民科学素质的提升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云科轩)

(责任编辑: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