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鹤庆:提速度创佳绩“绿色铝谷”显活力

时间:2025-07-24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张津

在滇西高原的群山之间,云南鹤庆产业园区正以绿色铝产业为引擎,书写着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从县级工业园区到省级十强园区,这座扎根鹤庆的产业高地,凭借独特资源禀赋和精准布局,抢抓“北铝南移”发展机遇,做强园区经济,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绿色能源优势,持续推进水电铝材一体化及配套加工产业集群发展。一条从铝水到精深加工产品的完整产业链加速成型,奏响区域工业崛起的强劲乐章。

如今园区形成“一园三片区”格局,40平方公里规划区内,坝区、西邑、北衙协同发展。西邑片区作为绿色铝核心区,清晰定位让绿色铝产业扎根壮大。“依托绿色水电走差异化路线,避免同质化竞争。”鹤庆产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赵大六表示。

链式发展:从铝水直供到集群效应

在西邑片区内,专用通道连接溢鑫铝业与大理戴卡,每日数千吨高温铝液直供下游熔铸,高效安全。

“通道省了大成本,省却铸锭重熔环节,每吨成本降近千元,可更多投入研发。”大理戴卡副总经理方继凯说。目前,大理戴卡年产300万只铝合金轮毂的生产线已投产,达产后年销售额将达12亿元。而从2023年10月开工到今年6月达产,这一项目创造了“鹤庆速度”,成为园区快速建设投产的典范。

这种“上下游无缝衔接”的产业生态,在今年6月13日迎来新的里程碑——鹤庆溢鑫铝业三期项目正式投产,这一关键节点让园区电解铝总产能再上层楼。“三期投产后,我们的清洁能源优势更加凸显。”溢鑫铝业纪委书记丁毅介绍,依托鹤庆丰富的绿色水电资源,企业每吨电解铝碳排放较行业平均水平低15%以上,“清洁生产不仅是环保要求,更是产品进入高端市场的通行证”。

目前,园区已集聚9家铝加工企业,产品矩阵涵盖铝棒、型材、汽车轮毂等多个门类。2024年铝水就地转化率突破50%,产业链协同效应持续释放。“我们正联合下游企业攻关航空级铝合金材料研发,从基础电解到精深加工,构建‘吃干榨净’的产业生态。”丁毅说,随着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绿色铝产业的附加值正稳步提升。

硬核支撑:40亿投入筑牢发展基石

产业链的“茁壮成长”,离不开坚实的基础设施作为支撑。鹤庆产业园区始终秉持“基础设施先行”理念,累计投入约40亿元完善配套体系,为企业打造出安心发展的“无忧环境”。

在能源保障方面,园区已构建起强大稳定的电力网络。其中,500千伏黄坪变电站、2座220千伏变电站(分别为溢鑫铝业和其亚金属专用)以及110千伏、35千伏变电站各1座,共同构成了多层次供电格局。这一格局不仅能满足电解铝等高耗能产业的用电需求,更能为企业稳定生产提供坚实保障。“我们电解铝生产完全使用水电,符合绿色发展要求,电力成本也相对稳定。”丁毅如是说道。

除了电力,清洁能源供应同样给力。中缅天然气管道穿园而过,为园区提供了充足的清洁工业燃料,日供气能力达45万方,可充分满足企业生产用气需求。

交通物流的便捷高效,也是园区吸引企业的一大优势。西邑铁路货场年货运能力达290万吨,改扩建后将提升至500万吨,这无疑会进一步提高货物运输效率,降低企业物流成本。而北七公路、溢鑫路等组成的园区内部循环网络,与外部交通干线实现无缝衔接,确保了原材料运进与产品运出的畅通无阻。“物流成本比行业平均水平低10%左右,在市场竞争中很有优势。”方继凯对园区的物流条件赞不绝口。

供水保障方面,园区已建成多座引水工程,日供水能力达2万立方米,远期规划将提升至3.2万立方米,足以满足园区未来发展的用水需求。此外,污水处理、土地平整等配套设施也同步完善,208套公共租赁住房更为企业员工提供了住宿保障。全方位的配套服务,让入驻企业能够心无旁骛地专注于生产经营和技术创新。

未来蓝图:向绿色铝产业高地冲刺

以速度筑牢根基,以服务激活动能。赵大六表示,“园区将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华润生活垃圾处置、欧亚乳业技改扩能、坤源再生铝、玺丰工贸园区等项目,培育新的增长极。同时,围绕绿色铝产业链和多金属循环利用产业,组织专场招商会吸引优质企业入驻,并通过提升项目专班服务能力、强化要素保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滇西一隅到崛起的产业高地,云南鹤庆产业园区以绿色为底色、以产业链为纽带,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稳步前行。从“鹤庆速度”到“鹤庆质量”,从产业链集聚到产业生态完善,鹤庆产业园区正以绿色为笔、以速度为墨,在滇西大地上书写“绿色铝谷”新篇章。(张津)

(责任编辑: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