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精河县政务服务中心大厅,一个名为“办不成事反映”的窗口格外醒目。这个看似普通的窗口,却肩负着特殊使命——专门解决群众和企业在办事过程中遇到的各类“疑难杂症”,用高效服务让“办不成的事”成为过去式,成为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的暖心平台。
居民黄某便是该窗口的受益者之一。此前,黄某因就医需要,需将重庆市个人医保转移至精河县,因系统信息不同步,精河县医保系统无法查询到她的医保信息,导致业务迟迟无法办理。情急之下,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办不成事反映”窗口。
“当时需要就医,但是信息查不到,无法享受医保政策,我特别着急。”黄某回忆道。窗口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立即对接精河县医保局、重庆市医保局及软件工程师,经过三方协同办事,成功为黄某办结业务。“没想到这个窗口效率这么高,帮我解决了大难题。”黄某感激地说。
据了解,2022年精河县“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成立以来,主要受理五类问题:在行政服务中心线上或线下申请未成功受理或办理的事项、多次办理未果的事项、对办理结果有疑义的事项、反映工作人员作风效能问题以及其他涉及政务服务的合理诉求。
精河县行政服务中心副主任董鹏介绍,该窗口配备了专人负责解决群众和企业在办事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杂症”。通过开辟绿色通道,以方便快捷的方式及时收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确保群众办事“有人管”,问题“能解决”,来了“不白跑”,让这个“小窗口”成为便民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的“大平台”。
“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并非简单的问题收集点,更有一套完整的服务机制。按照“窗口解决、分级办理、牵头联动、报请上级”的工作原则,实行“三级响应”,真正让群众“办不成的事”有人管、有人帮。县行政服务中心“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人员罗玉兰介绍说:“我们在受理群众诉求后,会对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对于简单问题,当场协调解决;对于复杂问题,则启动联合办理机制,组织相关部门召开协调会议,共同商讨解决方案。同时,窗口还建立了跟踪回访制度,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
“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的设立,不仅是对群众需求的积极回应,更是对政务服务效能的一次全面提升。通过这个窗口,政府部门能够更直接地了解群众办事过程中的痛点、堵点,从而有针对性地优化办事流程、改进工作作风。
“我们通过‘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倒逼各部门提高服务质量,让群众和企业在办事过程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董鹏说,自窗口开设以来,共办理诉求 29件,办结率100%,群众满意度100%,让“办不成事”逐渐成为历史。
如今,“办不成事反映”窗口通过构建高效、便捷、透明的政务服务体系,让越来越多的群众从中受益,政务服务的满意度也在不断攀升。
董鹏表示:“下一步,我们‘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将从被动受理向主动治理转变,强化部门和层级高效联动,从以线下为主向线上线下融合转变,充分利用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12345政务服务热线等有效平台,使其成为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服务效能的关键抓手和靓丽名片。”(张健霆、海珍)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