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创新赋能 楚雄高新区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

时间:2025-07-23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张津

在滇中腹地,楚雄高新区正以一系列突破性的创新实践,书写着国家级高新区的“又高又新”答卷。作为全国第三家、云南省首家设立在少数民族自治州的国家级高新区,这里通过体制机制改革、科技金融创新、国际化合作拓展及营商环境升级等多元路径,打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楚雄样板”,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市区一体改革:打破壁垒释放发展新动能

“过去高新区既要抓产业发展,又要管城市建设和教育,精力难免分散。”楚雄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杨朝俊表示,“‘市区一体’改革就是要让高新区回归主责主业,心无旁骛抓产业、促创新。”

今年以来,楚雄市与高新区推行“1+5”改革体系,通过“推进四项统一、深化两项剥离、统筹两项事项、整合一组力量”,将教育管理、城市管理职能剥离出去,整合工信、科技、招商力量,由高新区全面履行全市科技创新职能,统筹“工业强市”工作。

“改革后,我们得以集中精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杨朝俊介绍,目前滇中有色再生铜资源循环利用基地、药科院化学药高端制剂产业基地(一期)等5个项目已试生产,预计下半年正式投产;3个工业技改项目开工建设,16个项目正在推进前期工作。1-6月,高新区规上工业总产值达280.75亿元,同比增长2.9%,改革红利逐步显现。

科技金融创新:“创指贷”让“知本”变“资本”

楚雄高新区推出“创新指数贷”,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让“知本”变“资本”。作为云南省内首个试点,通过5大维度35项指标,以“基础授信+创新指数增信”模式核定额度,无需抵押。

“彝创通”线上平台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系统自动评分,大幅提升融资效率。截至目前,累计向19户企业放贷3.22亿元。云南金七制药有限公司获取4800万元“创指贷”后,加大研发投入,促进了成果转化和产品升级、市场拓展,企业实现了良性发展;累计获批“创指贷”2300万元的楚雄川至电子材料有限公司,经金融活水的精准“滴灌”,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企业发展持续向好。从以往的“企业求贷款”转变为如今的“政策找企业”,“创指贷”不仅开辟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新路径,更激发了企业科技创新活力,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与发展注入动力,助力更多科创“金种子”茁壮成长,为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国际化合作:生物医药打开出海新通道

今年7月17日,独角兽企业云南(高新)行暨楚雄中老生物医药合作专场活动上,《楚雄高新区国际化合作与出海行动》的发布,标志着高新区产业发展迈入“国际时区”。

活动现场,中老跨境医药“四维协同”新体系引发广泛关注。该体系依托楚雄“天然药库”优势,联合老挝共建“跨境药材走廊”,建设中老国际医药产业园暨联合研发中心,打造楚雄高新区(万象)产品推介中心,还将培养百名“通医药、精语言、晓规则”的国际化人才。

“我们不仅要让楚雄的生物医药产品走出去,更要推动中彝医药文化与老挝传统医药文化深度交融。”楚雄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田红锦表示,通过“四位一体”出海计划,力争3年内实现海外注册产品5个以上,带动关联企业新增产值1亿元以上,助力“楚雄制造”在东盟市场建立认知度与信任感,提升楚雄生物医药品牌辨识度。

营商环境升级:全周期服务护航企业成长

“从项目签约、开工建设到现在投产运营,我们一直得到楚雄高新区的全力支持。”远景能源楚雄叶片基地负责人付平宇对楚雄高新区的高效服务赞不绝口。这一高效成果的取得,得益于高新区推行的“2115”工作法——通过定期走访企业、建立问题清单、精准解决难题,为企业发展扫清障碍,让企业能够全身心投入生产经营,发展无忧。

在优化营商环境的道路上,楚雄高新区持续发力,推出一系列务实举措。推行的“一企一案”定制服务,为每个项目量身打造服务方案,使项目开工时间平均缩短60天,远景能源楚雄叶片基地便是这一服务的直接受益者,快速的开工建设为企业抢占市场先机奠定了坚实基础;设立投促服务工作站,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已成功解决120家企业的用工和人才需求;开发的“彝创通”平台,实现了企业诉求线上闭环办理,真正做到“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

“政府围着企业转、企业有事马上办”的理念,在楚雄高新区并非一句空话,而是已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动能。随着各项创新举措的深入推进,这个少数民族地区的国家级高新区,正朝着“又高又新”的产业高地加速迈进,在高质量发展的画卷上不断添彩。(张津)

(责任编辑: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