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新疆西北边陲的塔城地区和布克赛尔县,是新疆唯一的蒙古族自治县。这里不仅是我国少数民族三大英雄史诗之一《江格尔》的发源地,更在新时代肩负起能源转型的历史使命。当晨光掠过赛尔山巅,洒向广袤的戈壁荒漠,清洁能源发展的浪潮正在这片英雄史诗传唱的土地上奔涌向前。
和布克赛尔县50万千瓦风电项目现场。马思源摄
驱车行驶在准噶尔盆地西北部的荒漠地带,阳光在戈壁上投下清晰的光影界限。凭借年均2875.0小时的充沛日照、5.3~7.1米/秒的年平均风速和210~330瓦/平方米的风功率密度,这片总面积2.89万平方千米的广袤县域,已成为发展清洁能源的天然沃土。
“我们依托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大片戈壁荒漠土地,加上优越的电力输送条件,吸引新能源及相关配套产业落户我县,打造新能源产业高地。”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科科长丁新阳的言语中透着坚定。目前全县已建成新能源项目152万千瓦,在建项目规模409.8万千瓦,一幅宏大的新能源产业图景正徐徐展开。
和布克赛尔县50万千瓦风电项目现场。马思源摄
在国网能源和丰煤电有限公司总投资19.77亿元建设的和布克赛尔县50万千瓦风电项目现场,67座风机基础已全部浇筑完成。起重机正将长110米的叶片吊升至高空。“现在已完成6台风机吊装,塔筒、机舱都是塔城本地生产的,计划9月30日前全部完成吊装。”国网能源和丰煤电有限公司和布克赛尔县50万千瓦风电项目经理徐志鹏说,“项目建成后,每年将输送约12.8亿度绿电,节省约38万吨标准煤,减少约105万吨二氧化碳排放,环境效益十分显著。”
和布克赛尔县西北方向99公里外,戈壁滩上的“光”芒同样夺目。由申能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新能源发电有限公司投资约50亿元建设的申能新疆塔城和布克赛尔县200万千瓦光伏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建设。“总共要打约153万根基桩,安装约399万块光伏组件。”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塔城光伏项目生产经理陈涛介绍道,“项目临近G576国道,材料运输便利,戈壁滩日照充足,非常适合光伏电站的选址。同时,当地人社部门还推荐专业安装工人,解决了2000~3000人就业。”陈涛指着绵延至地平线的施工区域说:“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均发电量约32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减排二氧化碳240万吨。”
申能新疆塔城和布克赛尔县200万千瓦光伏项目。资料图
近年来,塔城地区三一重能、水电四局、金风科技等新能源装备企业陆续落户并投产,实现了年产风机主机500万千瓦、叶片730只、风机塔筒400套、储能电池260台的产能水平,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体系逐步完善。截至目前,已有14家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前来考察调研并达成初步意见,主要生产风机主机、叶片、塔筒、高低压配电柜、变压器、吊具、储能等,其中6家已签订框架协议。
据了解,今年1—6月,塔城地区落实疆外企业到位资金215.41亿元,同比增长高达69.66%;围绕“5+2”现代产业体系编制招商引资项目221个,成功引进亿元以上项目70个、10亿元以上19个、50亿元以上6个、百亿元以上1个,重大项目招引实现历史性突破。在“月调度、季推进、年考核”的高效机制驱动下,项目落地转化率持续攀升。
申能新疆塔城和布克赛尔县200万千瓦光伏项目。马思源摄
如今,一幅壮阔的绿色能源画卷正在祖国西北边陲次第绽放:赛尔山下,125米高的风力发电机在苍穹下勾勒出时代剪影;辽阔戈壁,万亩光伏矩阵不断汲取阳光能量;从年产500万千瓦的风电主机制造基地,到一个个的建设者身影,塔城正加速构建“清洁资源开发—高端装备制造—绿色电力输出”的现代化全产业链条,为新疆乃至西部地区的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宝贵经验。这片承载着英雄史诗的土地,正将风光资源与新能源产业的澎湃脉动交响融合,深刻诠释着荒漠戈壁向绿色能源高地转型的“塔城样本”。(马思源)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