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运动、健康义诊、便民服务、科普宣传……每周三,精河县精河镇各社区总是格外热闹,这场名为“邻聚星期三”的文明实践活动,正以丰富多元的形式,架起邻里沟通的连心桥,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在基层落地生根,更成为激活社区治理的“金钥匙”,擦亮了精河镇基层治理的闪亮名片。
清晨的阳光洒满东城社区活动室,“‘乒’临社区,‘乓’出精彩”乒乓球赛早已聚集了不少居民。随着裁判哨声一响,赛场瞬间切换成“竞技场”,发球时巧妙多变,接球时反应敏捷,扣杀时力道十足,一系列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这场邻里间的较量,比的是技艺,聚的是情谊。
“以前住对门都叫不上名字,现在打完球常约着买菜。”居民李丽的话道出了许多人的感受,“社区像个大家庭,热热闹闹的才叫生活。”
与此同时,锦福社区的剪纸交流活动正氤氲着传统文化的气息。20余名居民围坐案前,彩纸、剪刀、刻刀整齐排列,精河镇剪纸协会会长早日古•阿不都克力木正手把手教大家“开剪”。“剪鱼尾巴要留弧度,才显得活灵活现。”她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剪纸的阴阳刻技法。
居民们学得认真,指尖的彩纸渐渐“变”出模样:张阿姨的“五福临门”线条圆润,透着朴实祝福;王大爷的“双鱼戏莲”镂空精巧,鳞爪分明。遇到复杂纹样,邻里间总会凑过头来支招,“这里转弯慢一点”“剪尖儿要稳”,活动室里的讨论声、剪刀开合声,织成了温暖的生活小调。
“一把剪刀连起了邻里情。”锦福社区党支部副书记玛依夏・阿布勒别克感慨道,“大家不仅学会了手艺,更在传帮带里拉近距离,让传统文化在互动中活起来、传下去。”
自今年推出“邻聚星期三”社区居民固定活动日机制以来,精河镇充分盘活社区图书室、舞蹈室等场地资源,把活动办到居民“心坎上”。除了文体活动,健康义诊、法律咨询、亲子课堂等便民服务也同步开展,医生带着设备上门量血压、测血糖,律师现场解答物业纠纷,志愿者教孩子们做手工……多元服务“打包上门”,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便利、得实惠。
“活动多了,居民出门的次数也多了。”精河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崔燕表示,如今,邻居们会在活动后约着散步,会主动帮行动不便的老人领活动物资,一场场走心的活动,让“幸福”从抽象的词变成了摸得着的暖。
社会组织与志愿者的加入,更让“邻聚星期三”有了持续发力的后劲。剪纸协会定期开课、卫生院组建“健康小分队”、法律事务所派驻公益律师……多方力量拧成一股绳,让活动既有温度又有深度。截至目前,“邻聚星期三”已累计开展活动270余场次,服务居民超万人。
“如今,‘邻聚星期三’已成为精河镇居民的‘幸福能量站’,在这里,运动爱好者找到球友,传统文化爱好者遇见知音,邻里矛盾在聊天中化解,社区难题在互动中寻得解法。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耕这一特色品牌,通过征集居民‘点单’、联动更多资源,让活动形式更活、内容更实,让每一位居民都能参与其中,让社区真正成为充满温情与活力的家园。”崔燕说。(张健霆、赵天娥)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