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国西北边陲的新疆克州阿合奇县,一场由中国华能集团书写的援疆史诗正在天山深处持续铺展。自肩负对口支援使命以来,累计投入资金28.14亿元,实施了涵盖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基础建设、灾后重建、安居富民和产业发展等众多领域的项目,让阿合奇实现了从“多点突破”到“整体跃升”的深刻蜕变。
教育援疆:夯实根基,点亮希望之光
为助力“两基”攻坚,华能集团自2005年起,累计投入7235万元,先后援建同心中学、团结小学、华能•托河小学、第五幼儿园、库兰萨日克乡中心小学和双语幼儿园及相关配套附属设施,一步步织密县域教育网,让现代化的校园成为农牧区孩子的“梦想摇篮”。
华能集团援建的阿合奇县华能•托河小学。阿合奇县委宣传部供图
华能集团援建的阿合奇县库兰萨日克小学。阿合奇县委宣传部提图
不仅改善硬件,更注重“精神供氧”。华能集团设立“华能奖学助学金”“贫困大学生资助”等项目,2011年以来,269万元助学资金圆了贫困学子的大学梦,147.8万元生活补助温暖443个贫困家庭;组织本地学生到北京集团公司总部、天安门、故宫以及大连、青岛等地参观学习,开拓孩子们视野。华能教育援建项目年受益师生8000余人。
如今,朗朗书声回荡在托什干河畔,华能集团的教育援助,让阿合奇县的教育质量实现了质的飞跃,为当地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
医疗援疆:守护健康,提升民生福祉
以前,“看病远、看病难”是阿合奇农牧民的心头事。华能集团以“健康中国”战略为指引,累计投入资金2400余万元,先后新建阿合奇县人民医院综合楼、住院楼,让医疗用房扩容至9000平方米,床位从紧张到充裕(实际开放215张)。配备CT、DR、全自动麻醉仪、呼吸机、肺功能检测仪、全自动血气分析仪、“120”急救车等医疗设备,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做精准检查。
华能集团不断推动“县—乡—村”三级医疗信息化体系建设,为全县6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购所需相关医疗设备933件,建设高标准智慧疫苗接种室,助力各族群众享受到更加全面、优质、便捷、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华能集团援疆的阿合奇县人民医院住院楼。阿合奇县委宣传部供图
华能集团联系上海医院协调专家筛查全县失聪人员60人,投入资金140万元,为符合手术条件的11名听力残疾人员安装人工耳蜗14部,使其恢复听力。300万元“同舟工程基金”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织密医疗保障网,县域医疗数据库的互联互通,让牧民就能在村卫生室调出既往病历。柯尔克孜族老人艾尔肯•依德热孜说:“以前发烧都要跑几公里,现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华能办的是实实在在的好事!”
基建援疆:夯实底盘,激活发展动能
基础设施是发展的“先行官”,华能集团从群众最迫切的需求入手。历年来,460万元建成505户农村抗震安居房,483万元打造别迭里华能新村,500万元建设的“三无”人员安居工程解决了贫困人员因没有自筹资金无法建房的困境;237万元修建的8个村委会办公用房、40万元完善的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让“最后一公里”成为“服务零距离”。
华能集团援建的安居房工程。阿合奇县委宣传部供图
华能集团援助阿合奇县库兰萨日克乡别迭里村整修党群服务中心。阿合奇县委宣传部供图
更着眼长远发展。166万元建设的职业培训厂房每年解决全县约500名的劳务输出职业技能培训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强化培训;1200万元援助建设的阿合奇县库兰萨日克乡农牧业科技示范园养殖小区,有效提升了牲畜的出栏率和出肉率;30万元升级改造的游客服务中心,为旅游业插上翅膀;2101万元建设的阿合奇县无电地区户用光伏独立供电扶贫工程,改善了无电地区群众生活质量;2814户因光伏设备的发放,使12391人迎来光明;50万元修缮了哈拉奇村光伏扬水发电设施及管路,并平整了附近1000亩土地。
华能集团盘活哈拉奇乡光伏扬水工程。阿合奇县委宣传部供图
华能集团累计投入资金2487万元,积极探索“光伏+农业”,实现了工业光伏发电和农业大棚种植跨界融合的“农(牧)光互补”种植模式,带动当地农牧民就近就地稳定就业,为农牧民传授先进种植技术,同步提升乡村治理水平,解决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重点难点问题,从而增强了重点负荷用户的供电可靠性。
今年开春,农业科技示范园的35万株果蔬苗通过规模化培育,为农户节省成本、降低风险。这一系列基建项目,持续刷新阿合奇城乡面貌,绘就发展新图景。
华能集团投资2487万元建设的阿合奇县农(牧)光互补温室建设项目(一期)。阿合奇县委宣传部供图
产业援疆:造血赋能,点燃经济引擎
从“输血”到“造血”,华能集团的产业援疆之路越走越宽。2012年投产的别迭里水电站,24.8万千瓦装机容量、8.7亿千瓦时年发电量,不仅带来4000余万元年利税,更激活了托什干河流域的资源开发潜力,让“水电”成为县域经济的“稳定器”。340万元的电视机和接收设备,让4000户农牧民在奥运时刻共享家国喜悦。
华能集团建设的产业援疆项目——别迭里水电站。阿合奇县委宣传部供图
在戈壁滩上,沙棘产业的崛起更具色彩。起初45万株沙棘苗的培育、2500万元建设的阿合奇县小微企业产业区二期(中科沙棘科技有限公司厂房)项目、425.3万元的标准化种植基地,196万元实施的“阿合奇天山沙棘”区域公用品牌建设项目,让昔日荆棘丛生的荒地变成“金果园”。“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农牧民参与种植采摘,1700吨年鲜果产量、700万元产值,让“戈壁沙棘”成为“国字号”金果,荣登“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阿合奇县摘下“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桂冠。2024年,1145.3万元的沙棘、药蒜、牛羊肉采购订单,让阿合奇特产走进华能食堂,更鼓了乡亲们的钱袋子。
华能集团援建的阿合奇县轻工业集中区标准厂房。阿合奇县委宣传部供图
沙棘采摘丰收季。阿合奇县委宣传部供图
华能集团投资12.43亿元,实施阿合奇县国营马场附近山区华能克州阿合奇县30万千瓦风电建设项目。项目投产后,运营期总发电量约为122亿千瓦时,年平均发电量约为6.1亿千瓦时,每年可为阿合奇县增加税收约1684万元,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8.42万吨,不仅能为阿合奇县提供持续、稳定的清洁电力,对延伸多能互补产业链、改善能源领域结构、保障能源安全、推动新能源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援疆干部们是“行走的援疆桥梁”。在推动水利枢纽建设、组织抗震救灾等工作中,以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诠释担当。2024年1月23日2时9分,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发生7.1级地震,阿合奇县震感强烈。华能集团援疆干部刚抵达北京,得知全县供暖供水系统因地震全面瘫痪后,第一时间折返,率领城投公司70余名职工奔赴受损小区抢险。他们逐户查看灾情、安抚群众,部署抢修供暖与供排水设施,还联系华能集团新疆分公司捐赠资金1000万元抢险救灾资金,全力守护阿合奇县群众生命安全与生活秩序。
阿合奇县电影院。阿合奇县委宣传部供图
华能集团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实施文化润疆工作。投入资金80万元,维修改造阿合奇县游泳馆。多方协调乌鲁木齐院线电影院,并投入维修资金,盘活阿合奇县电影院,使阿合奇县的百姓足不出县,就可观看全国实时院线电影。
如今的阿合奇,医院内设备精良,校园中活力涌动,戈壁上产业兴旺,农牧民家中欢乐不断。从单点帮扶到系统赋能,从硬件改善到精神提振,中国华能集团近20年的坚守,在这片土地上绘就了教育兴、医疗强、基建优、产业旺的壮美画卷。这场跨越山海的援疆实践,不仅见证了阿合奇的蝶变,更彰显了央企服务国家战略、助力边疆振兴的深厚情怀,在新时代的援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华能篇章。(李雪丽)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