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寻甸县教育破局前行 迈向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5-07-14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姜定才

今年高考揭榜后,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群众沉浸在高考成绩喜庆中:在近3年来考生年均减少6%的趋势下:2025年全县600分以上考生达32人,较2023年的历史最低点7人增加25人;特控上线578人,较2023年的396人增加182人,上线率达70.8%(不含体艺生),较2023年的12.39%(不含体艺生)上升58.41个百分点;本科上线2015人,较2023年的1924人增加91人,上线率达74.55%(含体艺生),较2023年的50.18%(含体艺生)上升24.37个百分点。

多年来,寻甸县由于教育底子薄弱、教师队伍结构不优、优质生源流失等因素,县中教育陷入“困局”,人民群众满意度低,不少家庭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出本县高价就读中学,造成本县教育“恶性循环”局面。

破局——三级书记抓教育

“不怕穷根挖不断,就怕教育办不好”。寻甸县委书记高宇明坦言,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也是全县可持续发展的振兴活水和源头。

2023年,寻甸县委明确三级书记抓教育,县级领导下沉基层学校,担任学校第一书记,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县委书记高宇明担任寻甸一中第一书记;县委副书记、县长普靖担任寻甸民中第一书记;人大、政协主要领导也挂钩联系学校,教育成为四班子领导的头等大事,全县构建起党委总揽全局、党政协同发力、部门分工落实、社会广泛参与的教育发展格局,凝聚起群策群力抓教育的强劲动力。

在三级书记抓教育的同时,寻甸县立足教育发展实际,着眼高质量发展目标,制定并推行寻甸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寻甸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寻甸教育质量评价激励方案三项制度,以制度建设确保教育教学稳步推进。

冲刺——群智协同逐梦想

2025年7月4日寻甸高考分析会上,教育帮扶单位华东师范大学长江学者、著名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李政涛说,寻甸高考可以用“突破”和“飞跃”来总结,是群智协同的结果。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寻甸县直面教育质量短板,大胆推行“高校领研、名校领办、名校长领衔、名教师领教”等教育改革,铸造教育发展品牌。

高校领研,引进新教育理念。借助华东师范大学对口帮扶优势,以华东师范大学寻甸实验班为引领,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等课题研究,探索适合寻甸教育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华东师范大学校党委书记梅兵、校长钱旭红等领导多次到寻甸一中实地调研、指导实验班工作;为教师定向开设“前沿导览”课,提升教师执教水平;为学生开设“思维拓展”课,开发学生思维潜力。华东师范大学、寻甸县引入成都七中网课,与实验班同步开展直播教学。李政涛多次和成都七中联系,安排实验班的尖子生到该校跟班上课、参加奥赛夏令营活动;邀请成都七中高考九个学科名师在线每周一次对实验班尖子生进行一对一高考辅导。他带领的专家团队多次深入实验班传道授业解惑。三年来,华师大支付成都七中直播教学经费92万元,投入实验班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经费180多万元。

名校领办,注入优质教育基因。融合推进昆明市外国语学校领办寻甸三中、昆三中托管寻甸民族中学办学模式改革,深入抓好“教研活动共联、教学资源共享、支教挂职共举”三个方式,通过先进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的注入,激发学校内驱力、教师领悟力和学生思考力,赋能寻甸教育改革发展。

名师领教,输送先进教学方法。定期邀请上海和省市名师专家到寻甸开展最新教育理念培训和复习备考辅导。每年遴选3至5期教育管理干部、骨干教师到发达地区、优质学校观摩学习。每学期组织县内名师“送教到校”“送课到班”,开展课堂教学指导和专题研讨。

同时,寻甸一中、寻甸三中、凤梧中学引进名校长,发挥名校长效应,推行名校管理措施,培育名校教育理念。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自我革新方能自强。“按照教育高质量发展相关要求,在寻甸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我县紧紧抓住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扎实开展‘3333’教育教学工程,教师队伍突出抓好具体研课、备课和赛课,学生群体重点抓好思维拓展课、大思政课、人生职业规划课,教育新风劲吹校园。”寻甸县教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飞跃——人民满意再出发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面对来之不易的教育教学成绩,寻甸县县长普靖说:“三年苦战,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人民的要求还有差距,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在育分中育人,在育人中育分。寻甸一中以党建为引领,稳步推进“七步教学法”“四激”教育,倡导教师当“导演”,学生当“演员”,把课堂还给学生,让科学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校园深处充满青春力量。

寻甸民中与昆三中联合办学,构建了“三大协作教育管理”体系,形成了“天天有沟通、周周有互动”的紧密办学机制,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寻甸县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高宇明表示,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将把最好的资源配置学校,最好的政策倾斜学校,最强的人才下沉学校;要给予广大教职工足够的尊严和地位,引导全社会尊师重教,支持教育;要打通教育“最后一公里”通道,大胆提拔、使用优秀校长、骨干教师,让广大教师有希望、有奔头;要大力倡导教育教学改革,让有功之人和奉献者拥有获得感。(姜定才)

(责任编辑:曹洋)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