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风云南”微信公众号播出的《密》系列视频发人深省。其中第二集《入瓮记》以悬疑叙事揭开“闺蜜”精心策划的泄密陷阱,呈现了“糖衣炮弹”的多样面孔,为保密工作拉响了警报。在信息安全形势愈发严峻的当下,党员干部必须时刻绷紧保密之“弦”,以慎初、慎友、慎微的清醒与定力,筑牢保密防线。
筑牢理想信念,以“慎初”坚守保密底线。在《入瓮记》中,当“闺蜜”以国外生活为诱饵发起攻势时,主人公未能坚守初心使命,在利益诱惑与情感裹挟下,动摇了保密底线。这种失守,绝非偶然的“一念之差”,而是长期忽视思想建设,导致理想信念“滑坡”、精神“缺钙”。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初心使命,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终身课题,补足精神之“钙”,把保密意识融入血脉,在日常工作中把保密纪律作为检验理想信念的“试金石”,自觉抵御各种风险挑战与腐蚀。
净化社交圈子,以“慎友”营造安全堡垒。现实中,别有用心之人常以“朋友”“熟人”身份为掩护,通过投其所好、刻意逢迎等手段接近涉密人员。党员干部必须擦亮眼睛,树立“交友需谨慎,防人不可无”的意识,在社交活动中保持政治敏锐性和警惕性。一方面,要主动远离功利性、目的性过强的社交圈子,多与正直清廉、严守纪律的干部交往;另一方面,在日常交流中严格遵守保密纪律,坚决做到涉密信息不透露、工作内容不闲聊,防止因“人情关”失守而掉入失泄密的陷阱。
注重细节把控,以“慎微”防范泄密风险。“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保密工作的漏洞往往藏在细微之处,《入瓮记》里桌上随意放置的文件、书架上的档案盒,都可能成为泄密的导火索。现实中,U盘随意插拔、涉密文件随意传阅、在公共场所谈论涉密事项等行为,都可能成为信息泄露的“蚁穴”。党员干部要始终秉持“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理念,将保密意识融入工作生活的点滴,从涉密文件传阅时的严格登记、电子设备的定期检查,到网络办公时的规范操作,每一个环节都要严谨细致,以“小题大做”的态度对待保密工作,防范失泄密风险。
保密工作事关国家安全与发展,容不得丝毫懈怠。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入瓮记》为镜,常怀慎初之心、常修慎友之德、常存慎微之念,严格落实保密责任,让保密之“弦”始终紧绷。(段一琴、玉溪市通海县纪委监委供稿)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