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聚焦基层治理难题,深挖银发力量潜能,以“四巧四妙”举措,将老干部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和威望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为基层治理注入新活力。
巧搭平台妙用转化渠道。将老干部的闲暇时间转化为治理资源,通过平台搭建,让老干部有事可做、有处可为,实现了从“退下来”到“动起来”的转变。一方面深化离退休干部党建融入城市基层党建试点工作,推进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干部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融合共建。如在福地社区,建立供给与需求对接衔接机制,通过“五个融入”,引导老干部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另一方面,组建64支离退休干部志愿服务队,涵盖养老助老、环境卫生整治、文明劝导等多个领域,为老干部参与基层治理提供广阔空间。这些志愿服务队累计开展活动近2000人次,协助调解矛盾纠纷6起,为社区和谐稳定贡献了重要力量。
巧借专长妙赋治理效能。精准对接老干部专长与基层需求,让老干部的专业知识在新的舞台上发光发热,实现了从“专业优势”到“治理效能”的转化。从农业、畜牧等岗位退休的农业科技老专家“出山”,成立3个“弥勒银发”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站。这些老专家深入田间地头,针对葡萄、软籽石榴、半边红李子等特色农业产业进行现场指导,促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巡检司镇政府退休干部余家祥举办李子种植培训20场次,技术指导100余次,受益群众达4600人。此外,老干部还凭借熟悉政策和村情、善做群众工作的优势,协助村级组织调处各类群众矛盾纠纷。在西一镇推进“厕所革命”的过程中,退休干部杨文核挨家挨户耐心做思想动员,率先对自家的厕所进行改造,带动全村卫生厕所覆盖率达100%。
巧用威望妙增同向合力。利用老干部的威望和影响力,化解基层治理中的难题,通过老干部的示范带动,让群众更愿意接受和配合治理工作,实现了从“个人威望”到“治理合力”的提升。弥勒市彝学会助力民族团结进步志愿服务队主动参加“弥勒市五山乡爱佐爱莎农民丰收节庆活动”,参与民族文化展览展示展演活动,助力民族团结进步。此外,老干部还通过红色宣讲、文艺汇演等形式,弘扬文明新风,助力文化传承。全市共有15名老干部加入红色讲解员队伍,聘请15名“五老”人员为延安精神宣讲员,累计开展宣讲活动40余场次。
巧建机制妙保状态常在。通过制度设计将老干部的参与从“临时性”转变为“常态化”,让老干部在基层治理中持续发挥作用,实现了从“短期参与”到“长效治理”的转变。制定《弥勒市离退休干部常态化建言献策实施方案》,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调研、个别走访等方式,收集不同行业、不同层级的离退休干部心声感言11条、意见建议21条。其中,24名离退休干部主动聚焦市委、市政府改革重点工作,开展问卷调查和建言献策。此外,弥勒市还通过开展“弥勒银发”助力基层治理行动,定期组织老干部参与社区治理活动,确保老干部参与基层治理工作持续、稳定推进。(王章林、弥勒市委老干部局供稿)
(责任编辑:君君)